(中央社記者林宏翰洛杉磯29日專電)「我等這一刻,等了77年了。」外號火箭阿公的許永忠雖然白髮蒼蒼、滿臉皺紋,卻還夢想當全世界跑最快的飛人。去年他代表台灣站上頒獎台的一刻,眼眶帶淚,大聲唱著國歌。
2019年3月31日 星期日
2019年3月28日 星期四
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642 旅記 (南投埔里西關刀山)
苗栗三義大湖交界關刀山是一座頗有名氣台灣小百岳 (889 m,三等點;600 旅記),南投埔里也有一座關刀山
(2017 m,639旅記),高度足足為苗栗關刀山兩倍有餘,但似乎不太為大台北岳界所知,我也是今年開始安排南投一日行程時,才查到埔里這座關刀山 (639 旅記)。
2019年3月24日 星期日
蘋果日報專欄文章分享 (【名采】蘭萱專欄:人生的 3 + 1 本存摺)
蘭萱/中廣《蘭萱時間》主持人
如果要你想像自己是個有大把時間、適量存款的熟齡退休族,下半輩子唯一的「工作」就是生活與玩樂,猜猜需要多久時間你會開始感覺無聊?
2019年3月23日 星期六
環境資訊電子報報導分享 (找樹人的故事:清八通關古道 發現巨木森林探勘實錄)
2019年03月22日上稿編輯: RayPeng
編按:還記得2019年2月農曆年期間,林試所研究人員在卓溪鄉的清八通關古道發現巨木群的新聞嗎?本文是探勘團隊成員徐嘉君現身說法,他自述從發現巨木林存線索時的起心動念,到終於展開探勘與發現的歷程;故事本身提供了對台灣山林有更多認識的線索,愛山的讀者別錯過這篇。
2019年3月20日 星期三
2019年3月19日 星期二
641 旅記 (南投中寮二尖山茶區登集集大山順登二尖山)
走過埔里關刀山 (639 旅記),這回第二次安排南投一日行程,擬從中寮二尖山茶區登集集大山,順登二尖山。南投中寮面積與人口分別約為一百四十六平方公里及一萬七千人,東邊銜接國姓、水里兩鄉,西北與西邊分別為南投市與名間鄉,南側與集集鎮相鄰,北面為草屯鎮。中寮是典型農業鄉,鄉內山巒起伏,南中寮與北中寮分別有平林溪與樟平溪蜿蜒西流,全鄉只有這兩條溪兩岸地帶較平坦。中寮從前是日本大正天皇所欽點香蕉王國,生產香蕉甜
Q 滑嫩,是民國 50 年代臺灣中部大量香蕉輸日集散地。除了香蕉,現今中寮栽種農作物主要有龍眼、肉桂、竹筍、柑桔、以及二尖山茶區所產「二尖茶」。
2019年3月18日 星期一
2019年3月15日 星期五
蘋果日報專欄文章分享 (楊照專欄:立委需要具備基本憲法知識吧)
楊照/作家
一件很諷刺的事實是,在台灣,一個人不需要懂法律,甚至不需要證明自己具備基本的法律常識,只要得到了足夠的選票,就可以當立法委員,去執行立法的工作,而且公開表示明白違背法律基本道理的意見。
一件很諷刺的事實是,在台灣,一個人不需要懂法律,甚至不需要證明自己具備基本的法律常識,只要得到了足夠的選票,就可以當立法委員,去執行立法的工作,而且公開表示明白違背法律基本道理的意見。
信傳媒報導分享 (哪怕只有1%機會也都要去嘗試-公益女孩沈芯菱)
來自雲林弱勢攤販家庭的沈芯菱,11歲起投身公益,在從未接受捐款及贊助下,透過網路與縝密的規劃,加上超強行動力,18年來獨力回饋社會超過800萬元,努力邁向公益,實現新舊世代共創。
2019年3月10日 星期日
641 活動通知 (追記:共乘報名已滿額,再報名只能候補)
敬致千慧登山社社員及社友
一、「路越走越遠,夢越久越真,我的心沒有回程」;今年行程重點將擺在位處台灣心臟位置南投縣,有興趣跟的請多留意可能常會提早公告於部落格每週最新活動通知,並請儘早報名,以免向隅。
蘋果日報論壇文章分享 (一位教師:「終身學習」才是教育的王道)
邱世長/教育工作者
拜讀作家朱宥勳的《教不完的迷思》一文,筆者獲益良多。因為當今社會,新知識與新技能是以倍數在成長,導致老師教不完、學生學不完,這已經不再是論辯的議題,而是未來必然的趨勢。
蘋果日報專欄文章分享 (【名采】李偉文專欄:島內移居正流行)
李偉文/牙醫師、環保志工
228連續假期應邀到台東池上的大坡池音樂館演講,也順便到台東找幾位老朋友。這些年,就有四位原本跟我住在同一個社區的鄰居陸陸續續搬到台東。
自由電子報新聞分享 (山林解禁!6月起將取消入山管制、開放林道「管車不管人」)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今年1月有「比基尼登山客」之稱的36歲女山友吳季芸失足墜谷,事件後來引起台灣登山管制、搜救費用等爭議,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近日邀集相關單位討論,達成共識。今年6月1日暑假前,除國家公園將配合調整、取消入山管制,農委會林務局也將開放所有林道。
蘋果日報專欄文章分享 【名采】吳洛纓專欄:請為自己爬座山
吳洛纓/資深編劇
你爬山嗎?你爬過最高的山是哪一座?
孩子高二轉進全人學校,每年全校師生都要一起爬一座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是課程,也是畢業的條件。剛開始有些擔心,孩子雖然去跑過半馬,卻不是個運動型的男孩,怎麼有辦法爬高山?更何況學校混齡,從國一到高三的學生都有,還有看起來瘦小嬌弱的女孩,真的每個人都「爬得上去」嗎?
2019年3月6日 星期三
2019年3月5日 星期二
640 旅記 (桃園復興卡拉部落登夫婦山)
桃園復興北橫公路沿線夫婦山 (1870 m,二等點)、尖山 (復興尖山,1851 m,三等點) 與那是山 (那結山,1520 m,二等點) 合稱復興三尖,夫婦山排居三尖老大,卻因雪霧鬧伊萬農場登山口位置較高,反而最易登頂。伊萬農場到夫婦山途中,有一地圖上無山名、無標高尖銳山頭 (1780 m),隔著鞍部與夫婦山相鄰而立,與夫婦山有如休戚與共牽手夫妻,因此岳界多有將此無名山頭稱為婦山,而將夫婦山改稱夫山者。本社從伊萬農場登過夫婦山兩次 (349 & 594 旅記),這回改從卡拉部落前往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