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安排百岳之西巒大山一日行 (4/27),一行 5 人行前一天上午車程南下,下午抵達預訂住宿南投水里經濟旅社 (城中村市場街 57 號) 報到後就近走訪了水沙漣古道。實地所見古道名為「水沙漣」,但早在 1978 年就有埔里藝文人士創辦「水沙連」雜誌,所以水沙漣古道也可稱為水沙連古道。
廣義而言,台灣在大清帝國到日治時期南投縣內除了南投市 (南投社) 與草屯鎮 (北投社) 以外地區泛稱「沙連」或「水沙連」,是蘊含神秘感且令人充滿浪漫想像地名。以地理形勢而言,從中台灣西部平原地區往東眺望此間群峰山巒疊翠,不時掩映變化多端雲彩,正是可謂雲深不知處。
狹義而言,「水沙連」泛指日月潭周邊地區,這可從日月潭畔邵族談起;邵族社名是由日治時期日本學者根據「Thau」音譯而來,邵語 Thau 是人的意思。現今邵族以伊達邵 (德化社) 為主要聚居地,傳說其祖先從前由阿里山遷徙到日月潭畔定居的移動路線與流傳於伊達邵部落「逐鹿傳奇」故事有關 (882 旅記)。
邵族祖先當初遷徙到日月潭畔時發現此間新天地適合耕作、漁獵,因此決定居住下來;他們自稱其社群為「Shvatan」,漢語譯為思麻丹社,包含水社、頭社、埔社、眉社、猫蘭社、審鹿社等社群。邵語稱「水」為「sáðum」,漢語音譯為沙連,因日月潭與水有密切關係,漢人也把思麻丹社稱為「水社」或「沙連社」。換言之,水社不單指水社聚落所在地,而是泛指散居日月潭四周所有廣闊地域。
戰後進入國民黨政府時代,隨著行政區域改制調整,水沙連逐漸被人們淡忘成為歷史名稱。直到 1980 年代南投魚池九族文化村設立水沙連花園,以及 1990 年代南投縣風景區管理所數度舉辦以「水沙連之月」為名日月潭觀光季系列活動後,「水沙連」名稱逐漸被喚起,不少社團、商號以此為名,就連國道六號也被取名「水沙連國道」。
南投水沙漣古道為昔時漢人移墾路線,全長約 29 k,早在清乾隆 53 年 (1788 年) 就有記載指出漢人利用這條古道由集集經水里、魚池,通往埔里,可說是當時交通要道。如今這條古道已多被用於闢造台 21 線道路,僅存水里鉅工村二坪與魚池武登村銃櫃間一段步道,而且多已變成水泥路面;這段全長約 2.6 k古道因越嶺鞍部有座土地公廟而又名土地公鞍嶺古道,其中由水里二坪古道入口到土地公廟距離約 1.4 k,土地公東南方不遠處有座二坪山 (731 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遺失) 是水里重要地標。
GPS 記錄從經濟旅社走到二坪山里程與爬升各約 3.6 k 及 470 m,回程先後在二坪冰店 (水里台電明潭發電廠職工福利社) 和大觀冰店 (水里台電大觀發電廠職工福利社) 吃冰棒,吃最多兩人展現實力,分別吃了 5 枝和 4 枝。
回經濟旅社休息前到水里火車站附近晚餐,有燈光彩妝火車站夜景美幻迷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