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信義西巒大山 (3081 m,森林點) 是台灣百岳之一,為玉山國家公園最北一座高逾 3000 m山峰,山形圓潤,南北背脊綿長。
西巒大山又稱巒大山,因位於布農族巒社群「大社」(Asang
daingaz,布農語祖先聚居地之意) 西邊而得名。布農族 (Bunun) 主要居住中央山脈兩側海拔約 500-1500
m山區,是分布最高海拔台灣原住民族。近代研究民族學者依據方言與風俗差異,將布農族分為卡社群
(Takiibakha)、丹社群
(Takiivatan)、卓社群
(Takiitudu)、郡社群
(Isbubkun)、巒社群
(Takbanuaz)、蘭社群 (Tapukul)
等六社群,其中以巒社群最古老,目前該社群主要部落在南投信義、花蓮卓溪以及臺東海端等鄉。
巒大山區蘊藏豐富種類植物,早在 1908年 (明治 41 年) 就有日本植物學家早田文藏、台灣總督府技師稻村時衛、以及森丑之助一同到此山區採集植物標本,之後根據標本命名不少台灣特有植物,包括較為人知巒大杉,以及均以「巒大」(randaiensis)」為種名植物,諸如:巒大花楸、巒大秋海棠、巒大越橘、巒大紫珠、巒大雀梅藤等。
巒大山區林木資源採伐始於日治時期,戰後林務局接管成立巒大山林場與巒大林區管理處巒大事業區,當時闢建人倫林道從陳有蘭溪橋入口沿著西巒大山西北稜蜿蜒而上,經37.6 k,到西巒大山東側舊人倫工作站 (海拔約 2600 m)。早期登西巒大山大多開車到此工作站,從附近巒安堂登山口起登,爬升約 400 m即可登頂;歷經九二一大地震以及多次颱風摧殘後,人倫林道 20 k以後毀損不堪,巒安堂登山路線變成窒礙難行。二十多年前,登西巒大山多改從新人倫工作站管制鐵柵欄門 (人倫林道 17.1 k) 出發,經此管制門後蜿蜒上行林道,接稜線,經森林營地、倒塌瞭望台、以及「2830峰」後登頂。這條西巒大山西北稜路線起迄點落差逾 1500 m,往返路程與總爬升各約 14 k 及 1700 m,挑戰性十足。
此行以西巒大山一日行為主要目標,行前晚上入宿水里「經濟旅社」前,就近走訪了水沙漣古道西段 (水里二坪到土地公鞍嶺),順登二坪山 (898 旅記一)。
898 旅記一連結
https://1000wisdomr417.blogspot.com/2025/05/898.html
今早配合同伴需求,提早於清早 5 點半離開經濟旅社,就近購買早、午餐飯糰後車行輾轉接台 16 線,取左續行,右轉民生巷 (人和波石聯絡道路),轉右岔人倫林道 (新倫路),途中特地下車向路旁土地公請安問候,之後繼續車程到林道17 k處下車,展開行程。
行程記錄如下:
0642-0646 下車處出發,通過人倫工作站管制門附設小門 (大門上午 8 點後才開放),跟到同伴們後面;行間見到地面一種罕見馬陸 (有照片);此種屬於旋刺馬陸屬 (Spirobolus),或稱山蛩屬,筒狀厚實身體呈黑褐色,各節間具白色環紋,遇騷擾會迅速捲縮成環形,大多棲息陰暗地面,白天藏身枯木、落葉下層,夜晚活動
0657「0 k 里程樁」(以下里程樁字眼均省略)
0703-0706 跟隨年輕隊伍 (7-8 人) 走一段;超越此隊,行抵「5.5 k」前,又陸續超越 3 人小隊 (昨晚同住經濟旅社)、獨行俠、獨行俠女;經「5.5 k」以迄登頂前,又陸續與巒安堂經西巒大山過來 4 人隊伍及 6 人隊伍交會而過
0724「1.5 k」
0728「1.6 k」(斷稜間平緩凹地)
0738「2 k」
0744 橫越邊坡
0745 有展望地點
0755「2.5 k」
0758「2.6 k」森林營地
0804「3 k」
0805-0806 杜鵑落花;從一棵高逾 3 m台灣杜鵑樹掉落;樹上花與落花數目比約 6: 4
0813 步道兩側箭竹盡皆凋萎
0825-0827 倒塌暸望台
0828「3.84 k」
0839-0841 步道兩旁見不少檜木
0846「4.5 k」
0848 斜石壁
0852 大鐵杉
0859 樹根路面
0905 經枯巨木樹頭後出現展望
0908「5 k」
0917 倒木橋
0921 拉繩攀登峭壁 (此行最需小心處)
0925 步道兩旁箭竹盡皆凋萎場景
0929 透過樹林間隙展望前方高處西巒大山
0931「5.5 k」
0951「6 k」
0959 又見步道兩旁箭竹盡皆凋萎場景
1008-1009 經水泥廢屋,抵西巒大山森林三角點 (「6.5 k」),三角點旁暸望台損壞不堪
西巒大山峰頂周遭景觀和展望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REnKxkgMzg
1009-1103 山頂午餐休息;獨自包場約 50 分鐘,離開前約 5 分,前述獨行俠登頂,與這位年輕人稍微寒暄並互相拍照
1132「5.5 k」;下山到此期間先後遇見獨行女俠、茶墾王(11 點 25 分登頂)、以及前述 3 人小隊中 1 人
1142 前述峭壁
1143 與前述 3 人小隊中 2 人交會;稍後與淑敏和陳老師交會 (兩人於下午 1 點 30 分登頂)
1147 前述倒木橋
1155「5 k」
1157 同根生家族樹
1158 前述有展望枯巨木樹頭處
1218「4.5 k」
1232 鐵纜線遺跡
1233「4 k」
1236「3.84 k」附近倒塌暸望台
1239 台灣杉 (?)
1255 前述杜鵑落花
1257「3 k」
1302「2.6 k」森林營地
1306「2.5 k」
1317 前述橫越邊坡
1325「2 k」
1338-1341 斷稜間平緩凹地 (「1.6 k」)
1346「1.5 k」
1355「1 k」
1400 竹林
1404「0.5 k」
1413 越過大倒木枯幹
1415-1417 經「0 k」,出林道;遇
Allen (走到超過「5 k」後下山回走) 以及一隻洋溢熱情褐色狗 (新人倫工作站養的)
1422-1429 與 Allen 同行回經左側有展望地點;左側山坡下有立於民國 50 年「林業榮民殉職紀念碑」(紀念民國 45-50 年間先後殉職榮民共 17 人)
1435-1436 經敞開人倫工作站管制門,回到停車處;休息約一小時後,再經人倫工作站管制門,走人倫林道到人倫苗圃入口附近後折返 (往返超過 3 k),途中看見路邊可供作牧草且具觀賞價值白花三葉草 (有照片);下午 5 點回到停車處時文鴻已在場等候,另兩同伴回來卻是晚上 7 點後,而且還有勞 Allen 和我點頭燈到「0 k」處迎接
此行路線深得我心,除了體驗過、志不在登頂 Allen,其餘均順利完登西巒大山,整體表現可圈可點,相信行後大家都自我感覺良好。
GPS 記錄此行西巒大山往返路程與總爬升各約 14.2 k 及 1719 m (去程爬升 1649 m + 回程爬升 70 m),部分照片由淑敏和文鴻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