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五峰面托油山 (民都有山,1798 m,1537 號二等點及森林點) 是不難親近且受好評中級山,山名應係源自泰雅語或賽雅語,發音近似「Mentoyu」 或 「Mintoyu」,原意不詳。雲山森林點 (1080 m) 立於面托油山西南稜小地塊上,登訪記錄很有限。
查看經建版地圖發現,連走雲山與面托油山間稜線,亦即面托油山西南稜,應十分可行。惟查無前人完整走過這段稜線記錄,於是興沖沖安排了此行;這段稜線中段不少地區被利用於開闢松鷹道路及露營區,此行動線想盡量避開這些已被開發破壞區域,走經較原始自然區域,這也是本社一貫理念。
一行 4 人同車南下,走國道 3 號,輾轉進入竹 122 線 (南清公路),左轉喜翁道路,接清石道路,經張學良文化園區,抵「民石 4」電桿 (清石道路約 4.7-4.8 k,旁有一間竹寮) 近旁下車,展開行程。
行程記錄如下:
0941-0942 移步到「民石 4」電桿
0943 鑽進電桿對面路邊竹叢缺口
0944-0946 密蕨竹林
0948 竹、闊葉樹混生林
0952 右側美麗山景進入視野
0955-1006 雲山森林點 (旁有帆布儲水池);基石旁樹幹上有老舊登頂牌,上面標高 1110 m,實際約 1080 m
1007 竹林間長青苔水泥柱
1011 闊葉林 (樹幹大多細長)
1024 杉林
1025-1042 杉林間空地停休;數十米右前方有間小鐵皮屋
1048-1050 驚喜邂逅淡黃色橢圓形蛋 (3 顆完好 + 一些蛋殼碎片);見於高大柳杉與小樹旁,大小與鴿蛋差不多或稍大些,不知是鳥類或爬蟲類所生
1057-1112 穿梭竹林
1115-1118 出松鷹道路走一小段後,轉左岔水泥農路
1121-1123 高麗菜園後方山坡高處帆布儲水池旁,佇足眺賞壯麗山景
1124 鑽入儲水池旁竹林,循稜上行
1128-1206 出道路,休息午餐
1206 續行一小段道路,轉進右岔林徑
1208-1209 砲台駁坎遺跡 (年代有待考究)
1215 在尚稱寬敞竹林土徑轉彎處抄捷徑
1216 右前方稜線右側靠近邊坡處白鐵儲水圓筒和帆布帳進入視野
1220 種奇異果山坡地 (稜線右側)
1222-1225 竹林
1228-1230 出竹林,抵松鷹道路分岔口;路旁有「民石 25 支 76」電桿, 右岔入口有往「松鷹」指標
1230 續行松鷹道路
1231 轉入右岔林間寬土路;陳老師不玩了,就此分手獨自回停車處
1232 路條
1234 竹、杉混生林
1236 竹林 (後續一長段大多是優美竹林)
1238 竹林間大倒木枯幹
1242-1256 上行優美竹林稜線,左迴緩繞一段,轉向右緩上一段,之後陡上
1301 接闊葉林,見路條
1302 闊葉林間斷根倒木
1307 稀疏箭竹
1310-1311 清幽林間箭竹徑
1312-1343 面托油山峰頂基石處與旁側下風處涼爽林間空地間來來回回;山頂有二等點和森林點兩顆並立基石 (後者未立穩),基石旁有深坑須留意;翻閱從前登頂照片,發現森林點似被移動過,也可能消失過 (484 旅記 & 492
旅記)
484 旅記 & 492
旅記連結
https://1000wisdomr417.blogspot.com/2015/05/485_28.html
https://1000wisdomr417.blogspot.com/2015/07/492_23.html
1343 回走
1344 箭竹徑;決定續走一段後改走西稜,不再走來時路
1350 闊葉林
1402 竹林
1415 竹林間桃園鐮刀隊岔指 (左往瓜露營區、松鷹道路,前往清泉山、松鷹道路)
1419「新竹市無憂無酬登山聯盟」路條
1456 續行竹林間
1459 竹、杉混生林
1504 闊葉樹、針葉樹混生林
1508「古早味逍遙遊」路條
1524 枯葉地面單獨一朵白菇
1534 竹、闊葉樹混生林
1535-1559 清泉山 (面拖油山西峰,1080 m);山頂空地寬敞且整理得很乾淨,現場清楚可見相距只約20 m 兩顆基石,山字柱在東,森林點在西;查前人記錄只有後者,我們從前登清泉山也只見到森林點 (484 旅記),想當年山頂雜草多還有倒木,山字柱可能因此被埋藏住而沒被發覺;本文附照中鐮刀隊登頂牌 (標高 1080 m) 旁邊的是山字柱,藍天隊登頂牌 (標高 1020 m 不符實際) 旁邊的是森林點
1609 清楚林間小徑;植物相多元,竹、杉,闊葉樹,蕨類等都有
1611 字跡模糊老舊指岔 (仔細看仍可看清左往清石道路 2.7 k,前往清石道路 1.5 k,但當場傻傻沒看清往清石道路 1.5 k 標示上另有很危險警示);當下決定嘗鮮體驗很少人走過的往清石道路 1.5 k 路線,即面拖油山西稜尾端路線
1615-1616 竹林徑旁山字柱 (近旁較高處有人工駁坎,不無可能是日治時期隘寮之類遺跡);行後隔天 (7/13) 在網路上尚查無關於這顆基石文字記錄,不過昨天 (7/15) 在登山補給站看到作者小李也剛去看過這顆山字柱,他晚我們一天看到 (7/13),但已於昨天 (7/14) 先發表
1618-1621 行進間所見植物種類自然多元
1645 面臨龍脊般急陡瘦稜;循稜直下很危險,回頭也不是,如何是好?
1647-1649 往右後小心下稜,沿著龍脊般稜線右側腰際下行
1651-1705 急降險峻陡坡,慶幸沿途多有前人架設老舊但仍牢靠繩索可供利用
1710 下方道路急轉處在望,也看到陳老師愛車停在此處路邊等候
1711-1712 三人陸續走出道路急轉處 (清石道路約 2.1 k),結束此行
此行完整連走雲山到面拖油山稜線 (里程與總爬升各約 3.25 k 及 722 m) 屬於創舉,不免為此沾沾自喜。回程面拖油山西稜線 (里程約 3.7 k) 後段風險高,多虧老天保佑才能安全通過,感恩無比。
以下部分照片由淑敏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