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區是台中市人口最少、密度最低行政區,面積約占全市一半,三面環山與橫貫其間大甲溪流域自成完整天然邊界。此區南勢里 (泰雅人稱 Pasin,中文音譯巴幸) 位於大甲溪右岸,以打鐵坑溪為界分成東邊台地上美巴幸 (Mepasin)
與西邊稍來兩部落;前者是和平區行政中心,原住民與非原住民人口各占約一半。
美巴幸 (Mepasin)
原意是逃離,傳說早期部落祖先從南投仁愛新生村遷移到裡冷地區白毛台 (白毛溪畔台地),日治時期所稱白毛社,後因社裡發生瘟疫而逃到此處安身,但也有瘟疫後由日本政府將白毛社遷到美巴奈的不同說法 (749 旅記)。此行安排台中和平巴幸山連走打鐵坑山森林三角點,路線所經大致不出美巴幸 部落。
一行 5 人車程分頭南下,輾轉經東勢,走東關路 (台 8 線) 到俊盛商店 (和平區東關路三段 30號) 會合。一起續行不久後左轉,繞到原住民族委員會技藝研習中心 (東關路三段 3-8 號) 後方道路急轉彎處下車 (路燈號「30271」電桿),展開行程。
行程記錄如下:
1047-1051 起程,上行水泥路約 50 m,右迴左繞經農舍 (東關路三段 3-21 號,屋旁平台有天然石材打造桌椅),抵上稜處
1052-1109 上一段陡稜,接走一小段保線路,右上稜線續行,接走一小段保線路,抵巴幸山台電 13 號山字基石 (835 m)
1115 循稜續行
1123-1125 巴幸山山字柱 (836 m)
1127-1131 巴幸山保安林界柱 (829 m)
1131 回走
1134 巴幸山山字柱
1141 巴幸山台電 13 號三角點
1145-1147 保線路上行途中
1149-1150「天輪-霧峰南線 006」高壓電塔
1151 循稜往北續行
1201 上陡稜所經五葉松大樹群;低處往高處並排 4 棵,前後兩棵頗顯粗壯
1209-1254 打鐵坑山森林三角點 (916 m);山頂腹地不大,但足可容留一行人員午餐
1254 循稜往北續行
1301 沿果園圍網外稜線上行 (左側視野開闊)
1305 出水泥路轉彎處
1306-1321 上行右向水泥路,經荒草淹沒路跡果園,經右側果園亂竹叢圍籬破洞入林,抵水資會大甲 24 號三角點 (980 m)
1325-1327 回經前述圍籬破洞,右下抵「天輪-馬鞍 005」高壓電塔
1335 白鐵儲水塔
1339-1346 上稜途中與迎面下來麋鹿登山隊相遇 (右側透空處可眺及谷關七雄之東卯山);有緣千里來相逢,不約而同在此形成十全十美天作之合 (5 + 5),歡喜不在話下
1346 續行;麋鹿隊稍早先離去
1358-1400 山字柱 (963 m)
1405-1407 水資會大甲 48 號三角點 (968 m)
1414-1427 稜線上非典型山字柱 (柱上標記山字是細明體,不同於一般所見,990 m)
&「殖產局樟林地界第三十一號」(立於大正 14 年);樟林地界位於山字柱側旁下風處,差點錯過
1427 回走;不想走太趕,放棄續往稍來坑山水資會大甲 21 號三角點 (1105 m)
1431 水資會大甲 48 號三角點
1444 前述白鐵儲水塔
1447「天輪-馬鞍 005」高壓電塔
1457 水資會大甲 21 號三角點;之後一段不同於來時路
1502-1503 經山徑與水泥交接處,回到水泥路轉彎處
1504-1523 續行,回走來時路,經果園圍網外緣稜線,返抵打鐵坑山森林三角點
1529 續行,離開打鐵坑山森林三角點
1542-1549 前述陡稜上五葉松大樹群
相關短片連結:
1600-1602「天輪-霧峰南線 006」高壓電塔
1623-1626 經前述農舍側上方整理地,接水泥路底,走回停車處
GPS 記錄此行里程與總爬升各約 4.8 k 與 410 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