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7-2 日本五日行散記十六 (在雲取山莊看見什麼蘭?)
去年八月四日登日本百名山雲取山,當晚住宿雲取山莊。翌日天亮前到山莊前廣場等看日出時,受到廣場旁一種美花吸引;乍看似蘭花,但真是蘭花嗎?
此行排走宜蘭大同旗山 (1135 m,6229 號三等點) 與旗山東峰 (1118 m,省府圖根補點) 連線,順探「光天」和「東雲」兩處隘勇線分遣所遺址,這條路線相當於昔時「ボンボン山隘勇線」(梵梵山隘勇線) 東段,而本社上回登梵梵山後下山回程大略就是走「ボンボン山隘勇線」西段 (912 旅記)。
此行排走宜蘭大同婆羅山 (1415 m,6230 號三等點) 與梵梵山 (1713 m,省府圖根補點) 連線,路線不出英士村。英士村是位於梵梵溪匯入蘭陽溪左岸山腹原民部落,源自日治大正元年 (1912) 三個泰雅族小部落 (Pagong、Ttaxan、Thbu) 共 24 戶 120 人移居此間;由於位處梵梵山西南,當時日本政府稱此新興部落為梵梵社,亦即「梵梵」出現時序是山名在先,社名在後。
上週六 (8/30) 到宜蘭大同走婆羅山與梵梵山連線,行中邂逅開著一朵淺紫色漏斗形花小植物,相當吸睛怡人。這種植物應是石吊蘭屬 (Lysionotus) 台灣固有種 (學名:Lysionotus pauciflorus),俗稱石吊蘭或台灣石吊蘭。
此行排走桃園復興榮華山 (1015 m,森林點) 與那是山 (1520 m,1532 號二等點) 連線,這條路線 11 年前安排過,該回旅記中提及大隊人馬中有 3 人走到那是山,但如今其中 2 人無此記憶,真相如何只有天知道 (444 旅記)。
此行排登台中和平觀音山 (1251 m,6589 號三等點),可能的話將順探位於此山北西北方「1164 峰」(經建版地圖上此峰於山林日誌 GPS 標記為「1149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