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 旅記 (宜蘭大同多望山三等點、十字路山內補三等點)
此行排登宜蘭大同多望山 (1103 m,6221 號三等點) 與十字路山 (1103 m,內補 020 三等點),目前相關行程記錄有將多望山與十字路山都稱十字路山,也有將兩個山名互換使用情況 (如此行拍照),為避免混淆加上內補三等點係於經建版地圖上多望山三等點遭認為遺失後補立,因此以本文觀點記錄這兩顆三角點對應山名實較合理。
多望山位於昔時台灣總督府營林所編制「太平山登山案內圖」(文後最後一張附圖) 標示「十字路」之處,亦即位於靠近舊太平山伐木區東北角地方,土場 (註;此乃舊土場,與今所稱土場位置有別) 則位於多望山東邊海拔約一千尺 (304 m) 位置。當時有日本報社記者留下山旅記錄,記述他跟隨具學術背景父子檔 (也都是日本人) 從土場起步,經樫木平、十字路,隨後沿著緩升台車道上行,經神代谷、日向台,抵「太平山出張所」過程。
日治初期太平山伐木、集材、運材等作業採用人力,沿著山坡地形鋪設木馬道/木滑道讓原木順勢滑下後拖曳到土場,再利用濁水溪 (今蘭陽溪) 集運木材。為了改善伐木運輸網絡,1921 年興建土場至羅東鐵道 (一般稱平地鐵道,藉以取代溪運),以及銜接此鐵道與森林鐵道的土場與山間索道;這種索道出自日籍技師崛田蘇彌太設計,利用架空鋼索運輸木材,索道台車輪設計成可與地面軌道接軌規格,藉此可直接將山間伐木運到土場,簡省許多人力物力。根據「太平山登山案內圖」,土場與樫木平間運材路線包括索道,「人道」各一,之後人道從樫木平直接延伸到十字路,樫木平與太平山間索道也有支線接到十字路。
一行 2 車 9 人車程經雪隧進入宜蘭,走台 7 線 (北橫),左轉宜專1 線 (北橫支線),經舊土場,抵鳩之澤裸湯區停車場下車,展開行程。
行程記錄如下:
1034-1036 從停車場移步到多望吊橋南端,拍合照
1036-1037 經吊橋,抵吊橋北端鳩之澤自然步道起點 (路線圖顯次步道全長 1.2 k,後段為環形)
1047-1048路旁受驚嚇山羌迅速跑離
1050-1053 經休憩平台 (0 k +
750 m),察覺走過頭後回到休憩平台
1054-1055 進入休憩平台旁登山口,經地面見鐵纜處
1059 陡上所經大樟樹
1111 板根樹旁冷清草小徑 (地面有灰色水管)
1113 橫斜生長大樹
1116 -1131
沿覆蓋蕨類駁坎下方左行一段,過駁坎後是有深色玻璃瓶、瓷碗破片等遺跡林間雜草台地;接著又經過數處有駁坎林間雜草台地,前後共約四、五處,這一系列駁坎台地所經就是地圖上標示樫木平位置;樫木是日文,中文稱櫟樹或橡樹,可能從前此間多為櫟林之故;這段路途不見路條且非 GPS 既有軌跡路線,惟我獨行,沒有同伴步後塵可謂是剛好
1133 黑星紫金牛
1134 接明顯小徑,見路條
1139 滿是冷清草闊葉林
1145-1146 駁坎平台上水泥基座遺跡;一般說是昔時升旗台,不過依我看法較可能是與索道運作有關基座遺跡
1155-1202 蓊鬱柳杉林
1209 緊鄰生長闊葉樹群 (5 棵,還是 2-3棵?);相對粗大於周遭樹木
1212-1222 箭竹徑 (看見鐵軌、褐色空酒瓶)
1225-1323 多望山高地 (相當寬敞,周遭有不少檜木,三角點位於高地上偏北地方);停留期間有 6 位同伴陸續到此會合
1323-1356 多望山三角點往返十字路山三角點 (在十字路山三角點拍照時稍有停留);回程看見一株盛開白鶴蘭,這種地生蘭高約 20-60 cm,花梗上緊密排列諸多白花 (多約 30-80 朵) 形成總狀花序,盛開時宛如白鶴群飛,其唇瓣三深裂,兩側裂片略上彎,中裂片再深分兩列成「人」狀,當花序滿開時就像一群打領帶跳舞「小人」
1356-1409 多望山;全員到三角點處拍照
1409 下山回走
1426-1439 蓊鬱柳杉林
1444-1454 前述駁坎平台上水泥基座遺跡
1500 大樹旁鐵輪 (索道鐵道兩用台車輪?)
1503冷清草掩蓋駁坎
1519-1520 張掛狀態外帳帆布
1526-1527附生多株山蘇大樹 (有三姝爬樹合照);兩根主幹不知是否同根所生
1542 斜坡上橫倒樹;可能是殼斗科短尾柯,滿樹綠葉顯示生機猶在
1543 乳白色傘狀菇;菌蓋黏滑,應是小奧德蘑屬 (Oudemansiella) 真菌,屬於木棲腐生大型菇類,
1545上午所遇大樟樹
1555-1602 多望山登山口旁休憩平台
1602 續行左向步道
1610-1612 於步道分岔點 (左往觀景台,直行往步道起點),取左上抵觀景平台
1622-1636 離開觀景平台,回到步道分岔點,取左續行步道,回到起點
1612-1622 鑽過大倒木下方
1636-1638 通過吊橋,回到鳩之澤裸湯區停車處
路愈走愈長,此行走讀多望山與十字路山路線不過是舊太平山林場東北端一小區塊,未來將再安排其他相關走讀路線。
GPS 記錄此行往返里程與總爬升各約 7 k 及 768 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