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5-2 旅記四 (標新立異台鐵環台三日遊第三日之雲林虎尾行腳續集)
之前談到參訪虎尾水塔下方一等三角點時想不到招來「楊風遇到羊瘋」現世報,幸好化險為夷 (905-2 旅記三),慚愧又感恩。
905-2 旅記三連結:
https://1000wisdomr417.blogspot.com/2025/08/905-2.html
出虎尾水塔園區,往東北走一段水源路後左轉,前後不到百米,來到雲林縣定古蹟涌翠閣 (ゆうすいかく) 門口,可惜適逢休館,無法入內參觀。
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為了備戰太平洋戰爭,在虎尾設置飛行基地,當時虎尾郡守田中鐵太郎主導興建涌翠閣作為日軍貴賓招待所,這棟建於 1939 年 (昭和 14 年) 木造日式書院型建築在 228 事件發生那年是虎尾義民軍發動進攻虎尾空軍基地決策場所,後來長期作為虎尾地方法院宿舍,2010 年成為雲林縣定古蹟,2015 年修復後閒置年餘,2017 年春天由縣府出租社團法人台灣藝術發展協會, 2020 年間縣府片面中止租約,委由虎尾鎮公所管理維護。
從涌翠閣移步到屬於虎尾大崙腳文化景觀主體之大崙腳公園。「大崙腳」是虎尾古地名,早期虎尾到處都是海沙堆積成沙丘,沙丘又稱沙崙,當時人群大多聚居大沙崙下方,因此就以大崙腳作為地名。
日治時期大崙腳公園周邊被開發建設成政治、文教機關以及民生設施要地,也是虎尾發展歷程重要見證。如今大崙腳公園成為周遭居民重要生活、休閒區域,公園內有棵榕樹主幹外圍包覆許多氣生根長成小樹幹,整體顯得粗大,但這類大榕樹並非罕見。真正引我注目的是「大崙腳亭」旁另一棵木麻黃老樹;這棵木麻黃高只約三、四層樓,但主幹基部幹圍約達 4.5 米,樹齡逾百歲乃是無庸置疑,排名台灣木麻黃老樹前三大也殆無疑義。
木麻黃易被誤認是松樹,其實是闊葉樹,屬於木麻黃科 (Casuarinaceae)、木麻黃屬 (Casuarina),適合砂質土壤,根系深廣,耐鹽耐鹼,枝條能耐受海風吹襲,是栽種沙灘海岸防風林最佳樹種。木麻黃樹上綠色線狀小枝條是進行光合作用主要部位,這些小枝條易被誤為是葉子,其實木麻黃葉子已退化成輪生於綠色小枝條節上鞘齒狀葉,一輪鞘葉通常 6-8 枚,無法進行光合作用。
逛過大崙腳公園,車程轉往「生機廚房-虎尾店」(民主路1號) 午餐途中,特別下車看了一下「虎尾驛」(中山路 10 號) 時。虎尾驛始建於明治 40年 (1907 年),原名五間厝驛 (因位於五間厝聚落), 大正 9 年 (1920 年) 改名虎尾驛,昭和 5 年 (1930 年) 改建成現今外觀。這個虎尾糖廠旁火車站是日治時期大虎尾地區對外交通要地,運載甘蔗兼具載客用途,當時虎尾人到外地工作就學都需來此站搭小火車到斗南火車站,再轉搭縱貫鐵路。虎尾驛日式木造站房見證了日治時期製糖會社以及貨運、客運發展過程,也是台灣僅存糖業火車站,因此雲林縣政府將之登錄為「歷史建築」,目前此建物改用於作為虎尾糖廠遊客中心。
生機廚房虎尾店前身為糖廠醫院,大正 7 年 (1918 年) 建造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生機廚房於民國 95 年大力整修過這棟歷史建築外觀魚鱗板屬於日式建築特色,整棟建築利用上百支檜木、衫木建構而成,前門兩側魚鱗板修復成原始檜木色,屋頂白色高挑閣樓也完整重現最初樣貌。這間餐廳使用當令有機食材,結合中西料理法,調理出一道道高纖、少油鹽美味素食,另還供應可無限續杯現磨有機咖啡,可讓人在此盡情快樂吃喝,是一間不可多得超優素食餐廳。
離開生機廚房,轉到同心公園東側台糖冰店吃冰棒消暑,隨後參觀公園以及公園南側虎尾糖廠宿舍群。同心公園建造時間和虎尾糖廠設立約在同一時期,公園占地超過一公頃,除了供糖廠員工休憩,也作為工場與宿舍群間「綠色隔離帶」。明治維新後日本接受西方工業革命後重視勞動環境觀念,注意到員工宿舍和工廠間須有綠帶隔離減少空氣汙染,並應附設醫療、教育等機構。糖廠宿舍群包含獨棟、雙拼、多戶連棟等,均為一層木造建築。此宿舍群多已嚴重損壞但仍是地方文史保存焦點,目前在其周遭設有隔離鐵網,防止外人接近破壞。
離開同心公園出中山路,右轉經虎尾糖廠到中山路與河堤道路交叉口參觀雲林縣定古蹟「虎尾鐵橋」。此鐵橋原屬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鐵道一部份,也是虎尾糖廠最具代表性建築之一,昭和6年 (1931 年) 興建,由英國 West Wood 公司設計,日本黑板組施工,採用三段高低不等鋼架花樑設計,高者為跨樑,低者為護欄,形成不對稱階梯構造,高腳鏤空及大墩座中連續拱圈之美是設計者匠心獨到之處,後來歷經數次增修成為目前所見規模樣貌。
看過虎尾鐵橋,結束虎尾行腳前,回到中山路參觀路邊觀光鐵道旁一對茄苳老樹以及服役過早期鐵路運輸蒸汽火車頭;這對茄苳老樹是 1906年虎尾糖廠建廠時所種,樹齡約 120 歲,見證了台灣百年糖業、鐵道、以及虎尾歷史發展。
回顧台鐵環台三日遊,以今日雲林虎尾行腳最精彩豐富,這需感謝家名大力幫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