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3 旅記 (苗栗三義拐子湖山、「510 高地」與楓樹龍山連線)
苗栗三義西湖村拐子湖是三義西部偏北一處傳統地名,範圍與今西湖村相近,地名出自該地區有大小各約 10 公頃和 1 公頃、同樣名為拐子湖兩座湖泊,其中較大者於民國 48 年以名稱不雅為由被國民黨政府改名德興池,不過一般仍習稱拐子湖。拐子湖舊名拐仔湖,惟追根究柢湖名應是源自客語「𧊅仔湖」,因其週遭常見青蛙聚集棲息,而客語稱青蛙為𧊅仔之故。
拐子湖是日治時代人工池,主要作為附近稻田、茶園灌溉用水,後來附近水美一帶農田也從這裡取水,日本政府為此造了一條長約 500 m 暗圳,將水輸送到茄苳坑西邊,一直到三義交流道一帶。隨著國道1號開通,拐子湖溉灌功能喪失,變成大型天然養魚池,目前除了三義鄉公所每年定期標售漁權,由得標者捕撈魚蝦,休閒觀光成為此湖主要功能,並以春天桐花季以及秋天落羽松華麗變紅之際為最適合到此觀光。拐子湖也因位於西湖村而被稱為西湖,近旁西湖渡假村成立於 1989 年,占地約 60 公頃,已連續 26 年榮獲交通部觀光局評鑑為「特優等遊樂區」。園區內除了歐式洋房建築風格渡假大飯店和荷蘭式榖倉挑高式森林小木屋,還有凡爾賽花園、十二生肖雕塑花園、叢林生態教室、森林烤肉區、名人表演廣場、樹化玉 (木化石)、靈山洞、蝙蝠洞、恐龍世界等不同主題分區。
此行從苗栗三義拐子湖附近展開,計畫走拐子湖山 (549 m,86 號三等點)、楓樹龍山 (501 m,土調圖根點) 與大草排山 (410 m,專賣局樟林地界第三十八號) 連線,不知此計畫大餅是否能完全吃得下?
一行 3 人車程南下,從國道 1 號 150-三義出口下交流道,接苗 51 鄉道,循 GPS 導航,經「映象水岸」,抵拐子湖東邊湖畔「鯉魚 66 支 11 支 16」電桿旁雜草空地 (對面房屋門號「西湖 6 之 1」) 下車,俟車主停車妥當後展開行程。
行程記錄如下:
1015 停車處起步,東行道路
1025-1026 T 岔 (左岔指標往勝興車站)
1026 進入眼前山路
1036-1050 拐子湖山;山頂腹地寬敞,三角點旁有棵含笑小樹開出不少花
1050 循石頭駁坎旁山路續行
1056 出道路,右行 (路左有水泥駁坎)
1100 轉入路左山路
1108 路底墳墓
1108-1115 從墳墓左側上切密蕨樹林,穿越一段密布芒草荒蕪土路 (在密芒草間先後看見形似電儀表不鏽鋼鐵箱設備以及爆仗花),抵像似觀景台建物
1115-1118 下水泥階梯,接水泥路下行,抵路旁有露營區標示處
1123-1125 含苞待放香楠樹群 (路右)
1126 竹林夾道
1130-1132 露營區出入口鎖住鐵欄網門 (看來以另尋出路為宜);此露營區面積約 9.5 公頃,屬於新光樂活山坡地休閒農場開發計畫案用地, 7-8 年前動工開發,目前處停工狀態
1133-1137 穿越鐵欄網門左側密竹林,出道路
1139-1205 續行右向道路所至左側路旁午餐休息 (「三義鄉公所路燈編號 05389」電桿旁)
1205-1210 穿越路旁雜草地,上切穿越竹林
1216-1219 亂草充斥廢產道;後段路面清楚
1222-1234 穿行芒草徑 ,進入竹雜樹混生林
1238 二葉松大樹旁穿山甲洞穴
1245 生長地面懸鉤子類植物;羽萼懸鉤子?馬六甲懸鉤子?
1310-1321「土地界標」水泥柱;立於「510 高地」南側邊緣斜坡上,原處傾頹狀態,請女力士稍加扶正
1321-1338 下行「510 高地」東南稜,經稜鞍轉上行,經見殘破捕鳥網處
1352 經過拐子湖山後首見路條 (看來很舊)
1402-1433 楓樹龍山;在山頂尋找多時,準備放棄前被坐到石頭上淑敏發覺基石立於她所坐石頭與緊鄰另一石頭間,先前因其為雜草遮蓋而逃過大家視線;尋獲基石後發覺週邊樹幹至少三處綁著老舊路條,剛才大家聚焦看地面,以致對這些都視而不見
1433-1442 循稜南下到不易續行處,重返基石旁
1444 下楓樹龍東稜途中見舊路條
1517-1518 經雜林陡坡,從邊坡水泥牆旁出路底 (有 4 個並排圓筒白鐵儲水塔)
1519-1520 下行林間小徑,出水泥路
1521-1522 經「大樂精舍」(門號「新庄 25 號」雙層建物,外觀似民宅) 前埕出入口,出苗 51-1 線道路;幸好沒驚動精舍內人員;時不我予,決定就此啟動回程,放棄續往大草排山
1532 左行苗 51-1 線道路
1553「2 k」里程牌
1559-1600 前述午餐地點
1610「新光樂活休閒農場」入口關閉鐵柵門 (路右)
1619 轉右岔,經「聖靈宮北極玄天上帝」牌樓
1625-1626 聖靈宮前左轉,抵盛開紫藤花棚架處
1636 竹玄宮牌樓入口 (路右)
1639 三岔路;取右往育英國小方向
1642 三岔路;取左往西湖渡假村第二停車場
1645 裂葉月見草 (Oenothera
laciniata);屬於月見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此屬植物開花多於傍晚後並於翌日早上日出後逐漸凋謝,因此又稱待宵草,主要分布於海邊沙地,也見於低海拔山地;裂葉月見草開黃花,葉互生、呈齒裂狀
1650 映象水岸第二停車場 (路右)
1652 菜圃茼蒿開花盛況
1654-1712 沿著拐子湖邊道路邊走邊賞景,經「映象水岸」(消費遊客才能進入),回到停車處
此行未竟全功,但能完成拐子湖山、「510 高地」與楓樹龍山連線創舉已屬不易,可就此為自己喝采。
GPS 記錄此行雙 O 路線全程距離與總爬升各約 8.9 k 與 485 m;部分照片由淑敏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