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 星期四

917 旅記 (苗栗大湖關刀山西北稜探秘:百年基石巡禮與關刀山 O 行全記錄)

苗栗大湖關刀山 (889 m125 號三等點) 是台灣小百岳之一,因由此山北方山谷仰望之形似關刀而得名,相對於周遭低崗矮陵顯得突出壯闊。本社在 2012 年與 2018 年先後兩次登過關刀山,該兩次走法有別,但同樣經關刀山東北方菜壽凸 (或稱新百二份山,847 m) 循稜登頂 (367 旅記 & 600 旅記)

 

此行排走關刀山西北稜,可順訪西北峰森林點 (700 m) 及其西南下風處殖產局百年基石 (樟林地界第一號)。這條路線原本乏人問津,2022 11 月桃園鐮刀隊打通後已經有跡可循,但仍屬冷門,相關記錄只查到數筆。一行 2 5 人車程分頭南下,到吉祥樓餐廳 (三義鄉勝興村20 283 號,勝興車站附近客家美食餐廳) 會合,共續車程到關刀山西北稜登山口附近下車 (「行德 22」電桿),展開行程。

 

行程記錄如下:

 

0942-0945 下車處起步,回走出苗 56 線,左轉續行,抵登山口路 (竹雜林水泥路口,「行德 23」電桿旁)

 

0953-0954 落葉滿地竹林水泥路

1005 跨越倒木

1013 竹林間隙隱約見到形似關刀的關刀山

1027 猶在滿地落葉水泥路途

1042-1047 雜草蓋住關刀山西北峰森林點

1053-1108 森林點南邊下風處殖產局樟林地界第一號基柱; 刻字「大正十四年九月建設」顯示其剛好滿歲;今天 11 1 日在此天字第一號基柱處慶祝今年光棍節非常合宜

 

1108-1109 西北峰森林點

1212 九芎大樹 (幹圍約 2 m)

1218粗大闊葉樹 (幹圍約 3-4 m)

1231 前人打通黃藤通道

1244-1320 接出關古道 (或稱出關步道,有釘牌標示回往關刀山西北峰、勝興車站),就地利用步道水泥階就坐午餐休息

 

1320 上行左向水泥階

1322-1357 關刀山頂三角點及近旁休息賞景

1359 回經午餐處,續下步道水泥階

1400 出關刀山第二登山口,續行所至導覽牌設立處;導覽說明顯示從薑麻園遊客中心到此路長 2.1 k,同時說明這段是「出關古道聖關段」,屬於樟之細路一部分

 

1407 勒石刻記指標 (往出關古道聖關段 2585 m);意指從薑麻園遊客中心 (出關古道聖關段起點) 經此到關刀山三角點距離為 2585 m

 

1427 四岔路口路旁勒石刻記指標 (右往三義勝興車站、左往大湖佛陀山、直行為往鯉魚潭水庫新闢道路);取右續行

 

1512  路旁「龍騰村十一鄰」木樁標記

1516 回經「行德 23」電桿旁登山口

1518 回到停車處起步點,完成 O 行;GPS 記錄此 O 行總里程與總爬升各約 7.1 k 530 m

 

完成 O 行後還有些許時間,於是由停車處重啟腳程,拜訪了附近歷史逾百年大草排山專賣局樟林地界第三十八號基柱 (大正十三年十月建設)。簡言之,從同車處重新走出苗 56 線,取右經一間福德祠 (路右稍高處),轉往左分岔水泥路 (分岔入口旁有往五福山莊標示),下行約 100 m,轉右岔土路,走約 400 m,上右岔高處找到專賣局基柱設立位置。GPS 記錄停車處與大草排山間雙向往返里程與總爬升各約 1.25 k 45 m

 

最後順便談論一下關刀山的「關刀」。關刀正式名稱為偃月刀,是形如彎月長柄大刀,傳說為三國時期名將關羽 (關公) 擅長使用兵器,因而後人稱其為關刀。後來「三國演義」小說中將關羽使用武器描繪為「青龍偃月刀」的形象深入人心,偃月刀遂成為關刀正式代用詞。隨著關羽被後世神化為「關聖帝君」,其忠義勇武形象及隨身青龍偃月刀也成為一種民間文化象徵。惟三國時代騎兵作戰主要使用刺的方式,因此關羽真正使用兵器應是環手刀或矛、戟之類長兵器,關刀或偃月刀之類寬刃大刀實際上是在大宋年間才出現,當時主要用於訓練士兵臂力或作為儀仗用途,而非戰場上實戰武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