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9 旅記 (苗栗石觀音山連走三湖山,順探三湖山西北稜兩座小山)
此行安排連走苗栗石觀音山 (龍珠山,460 m,殖產局三角補點) 與三湖山 (540 m,土調圖根點),並順探三湖山西北稜二連峰,屬於新組合創意走法,前段兩山連走應不難達成,但之後西北稜探查路線不知能否順利完成。
石觀音山位於頭屋及公館鄉界,石觀音寺 (頭屋鄉飛鳳村 3 號) 西北方。此山路程雖短但有不少屬於瘦稜、危岩垂壁之類地形,不容小覷。三湖山位於獅潭及公館鄉界,為鳴鳳古道系統東側南隘勇古道高點。石觀音山連走三湖山包含一段石觀音古道,石觀音古道可雙向來回走 (登山口到石觀音寺單程約1.2 k),也可與夢幻桐花步道串聯;串聯走法通常由夢幻桐花步道勒石登山口 (苗 22 線約 5.5 k) 進入,串接石觀音古道、北隘勇古道等,形成完整環狀走法。
一行人利用 GPS 導航,輾轉經台 13 線、鳴鳳道路 (苗 22 鄉道),抵達苗栗頭屋石觀音寺道路入口旁停車場,整裝起步。
行程記錄如下:
0926-0929 起步,前行道路,經石觀音古道里程標 (1 k +
050),轉左岔下行林間古道石階
0933-0934 稜鞍分岔指標 (字跡模糊不清,但可確定右下往古道登山口);取左
0937-0938 陡上瘦稜,拉繩攀登約一層樓高岩壁,轉右,抵稜間平台
0939-0944 全員逐一拉繩攀登約 1.5 層樓高峭壁
0952 拉繩上陡稜途中
0956 樹幹基部猴板凳群落
0959-1000 蘆葦小徑
1001-1009 石觀音山 (龍珠山) 殖產局三角補點;傳統風水觀念中,有些山脈被視為龍脈,而特定山形或山丘則被賦予龍穴或龍珠的寓意,這座山被認為是龍脈中龍珠所在,因此有龍珠山別名
此山東南連稜上石觀音寺建在一處天然岩洞內,該岩洞形如巨龍開口,兩側山壁還有形似龍耳洞穴,在這種神龍地理格局前面的石觀音山被稱為龍珠山可謂順理成章,共同構成一幅完整風水寶地意象
1009-1030 回走,下前述峭壁,抵稜間平台
1045-1049 走錯一段後修正,回經稜鞍分岔
1050 石觀音古道里程標 (0 k +
900)
1055 停車場
1056-1057 進入停車場斜對面往石觀音寺分岔道路,見到路右上風處「保安林界」水泥柱
1058「同登佛境」(岩壁上紅漆題字)
1059-1100 石觀音寺入口牌樓
1101-1126 參拜過石觀音寺奉祀佛菩薩後,到賞景台休憩賞景 (視野極佳,可欣賞清幽翠綠山巒層疊起伏美景,以及遼闊平原景色)
1101-1126 參拜過石觀音寺奉祀佛菩薩後,到賞景台休憩賞景 (視野極佳,可欣賞清幽翠綠山巒層疊起伏美景,以及遼闊平原景色)
相傳石觀音寺創設於清光緒 8 年 (1882),當時有位羅成居士 (法號普雲) 到此發現一個龍形天然石洞,洞口還有清甜泉水流出,普雲居士認為此地有靈氣,便在洞口恭奉一尊觀世音菩薩神像供信眾參拜,是為石觀音寺由來
後來此寺利用此天然山洞建造殿堂,至今仍保持古樸風貌;羅成曾是清末苗栗獅潭墾首黃南球頭號助手,為黃南球出生入死,幫忙拓墾不遺餘力,拓墾過程涉及與當地原住民的衝突與殺戮,據傳羅成晚年時懺悔過去殺戮行為,因此向黃南球辭退,到此避世潛修;普雲居士身故後,寺院因缺系統管理而逐漸沒落,後經地方人士與多位法師接力,逐漸恢復昔時盛況
1126-1130 離開石觀音寺,回到停車場,左行鳴鳳道路,抵石觀音古道里程標 (1 k +
400)
1141 失去屋頂水泥廢屋
1148-1226 路左龍鳳亭午餐休息 (涼亭旁有「石觀音寺沿革史」導覽文)
1226到道路另側,上行老舊木梯,接走稜線古道石階
1228 雜草充斥荒廢山徑
1229路左乾涸水泥水塔 (相鄰兩座,圓筒形和五角形各一)
1236 大相思樹
1239 丫岔 (左岔相對寬敞);取右
1245-1246 設有長板木椅林間高地 (海拔略高於三湖山基石設立處)
1255-1303 三湖山斷頭基石;三年多前來過這裡 (758 旅記)
758 旅記連結
https://1000wisdomr417.blogspot.com/2022/01/758-570.html
1303-1306 續行,接上鳴鳳古道系統,抵設立「龍骨步道」及分岔指標處 (獅潭 2.53 k,鳴鳳山雲洞宮0.7k,南長城步道) ;往南長城步道方向指標未標示里程
1310 另一設立分岔指標處 (獅潭 2.68 k,鳴鳳山雲洞宮0.55 k,獅潭綠色隧道 2 k)
1317-1329 南長城步道樟樹坪休息區;長條木椅下裸露樹根旁有清理地水泥柱 (一三八號)
1335 路左雜竹林間鐵皮屋
1336-1338 轉左岔水泥路下行,出道路
1338-1352 左行道路,來到龍鳳亭近前路邊
1352-1354 轉入龍鳳亭東側雜草叢生荒廢產道,行抵雜草產道往右上切處
1356-1411 尾隨夥伴,龜速上切密雜林,抵密林山丘 (海拔約 488 m,立有常見細小塑膠土地界標);因與前述龍珠山高度相近且相距不遠,姑且稱此山丘為龍珠崠
1425-1441 往西續行,下接產道
1441-1446 取右向產道續行,抵寬稜地
1447-1503 龍珠凸 (海拔約 430 m);此小丘名稱乃我自取,乍臨丘頂有驚豔之感,丘頂空地生長著兩棵高聳二葉松,靠近邊坡處還有一棵樹形優美大相思樹
1503-1514 經大相思樹旁陡下,往西下一段後轉南下,抵處於停養狀態養雞場側旁
1514-1518 經養雞場走出聯外道路
1532 走錯道路方向後折返所經「石鳳 40」電桿
1540 路左山壁上「蘆葦垂簾」
1541 經過道路上空有高架鐵橋地點
1545 回到路邊停車處
此行「小吃二驚」,體驗到登石觀音山小驚險,小驚艷於龍珠凸優美丘頂。
GPS 記錄此行總里程與總爬升各約 6 k 及 420 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