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4日 星期三

672 旅記 (南投魚池過坑山、過坑山南峰、大尖山)


此行安排連登南投魚池過坑山 (1332 m5000 號三等點與森林點) 與過坑山南峰 (大正七年基石),但想藉機順登日月潭四兄妹老二大尖山。

日月潭四兄妹係指日月潭週遭水社大山 (無基點主峰,2112 m;基點峰,2059m1134 號二等點)、大尖山 (2017 m5979 號三等點與森林點)、貓囒山 (1020 m,原立 5005 號三等角點、216 號三等內補點與 14 號基石皆遺失,山頂除了日月潭氣象站風力塔、涼亭等設施外,觀測坪有一顆日月潭氣象站基石) 與後尖山 (1008 m5008 號三等點) ,其中較高較難登的水社大山與大尖山是大哥與二哥,較矮較易登的貓囒山與後尖山是同被列入小百岳三妹和四妹。

有鑑於大尖山傳統路線卓社林道登山口不易到達,過坑山與大尖山連登已成為現今登大尖山主流路線,也是我此行想完成的目標;這條大尖山西北稜路線單程距離與起終點落差分別約為 7-7.5 k 1400 m,可想而知沿途山勢相當陡峭挺拔。

一行 1 5 人車程上國道南下,輾轉下愛蘭交流道,接台 14 線進入魚池鄉,來到加德宮 (魚池鄉大林村永川巷 5 1 號,主祀玄天上帝) 前 ,右轉到附近加福宮 ( 69 線約 9.8 k) 對側路邊停車,展開行程。

行程記錄如下: 

1048 停車處 
1050-1052 登山口 ( 69 線約 9.9 k) 
1052-1053 上行水泥產道,來到「休閒步道•迎賓亭」岔路指標 (左往「迎賓亭」

1053上到休閒步道入口木造平台;這條休閒步道也是台電保線路  

1053-1106 之字緩上路況良好,經電塔,右迴上行,穿越芒萁陡坡小段  

1106-1108 停留芒萁陡坡小段拍照時,後面出現「來勢洶洶」瘦碩年輕人,趕緊繼續上路

1131 走出竹林,進入可車行土路產道;從之前與年輕人相遇後,我與他各讓先一次,兩人若即若離;此前 10 多分鐘,我始終居前約 10-40 m;此後就由他去,不再與他搶先  

1138 產道途中,目送追隨年輕人轉入山徑
1141 山徑右側樹林透空處俯望遠方風景,視角及於魚池鄉一帶;若非天空灰濛能見度不佳,應可眺及日月潭  

1146-1149 過坑山森林點;與過坑山三等點基石相距只約 20 m 

1150-1159 過坑山三等點 (設於林間山頂平台此基石具特殊號碼,相見恨晚);可容 20 人左右山頂平台東側有一塊種植檸檬開墾地視野不錯,可遠眺水頭山、螺婆間山、久久巢山、干卓萬山、卓社大山等山頭 

1159-1206 往前續行,走出土路產道 
1210 孟宗竹林產道岔路 (右上竹林山徑登山口路跡明顯但無布條);續行竹林產道

1214 通過竹林產道髮夾彎 (往右後向迴轉處竹幹上綁著許多登山路條

1219 再次通過產道髮夾彎 (也是往右後向迴轉,迴轉處竹幹上有新設箭頭指標

1225-1228 過坑山南峰水泥基石 (一面刻著「大正七年」,其中年字掩埋地下,基石上只能看到「大正七」;另一邊看不清楚刻字,據查是刻著日文「工事」的片假名「);此基石是日治時期總督府民政部土木局執行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計畫探勘調查時所埋設,日月潭周遭除了過坑山南峰這顆,還有其他 4 顆標記大正七年基石,分設於雨社山北稜、後尖山與頭社山之間、南水頭東南峰與水頭山  

1231 簡陋竹架工寮遺跡 (位於寬廣林道轉彎處,覆頂藍色帆布零亂糾結

1231 竹林產道分岔 (左下應可出投 69 線道路);取直行 

1233 轉上竹林山徑 
1235 出竹林產道後立即橫越到產道另側,再入竹林 
1253-1255 瘦稜杜鵑林 
1258 雜木林內騎石樹
1302-1303 拉繩陡上瘦稜 
1328-1328 大尖山基石;左下產道通卓社林道,循此路可續往水社大山,單程約 7 k 

1329-1404 退回大尖山頂所設圍繞鐵絲網中央氣象局雨量測報系統中繼站旁邊樹林內午餐休息  

1404-1407 再次到大尖山基石旁自拍及觀察週遭景物  

1407 原路回走
1433 前述簡陋竹架工寮遺跡
1455-1458 過坑山南峰
1523-1530 過坑山 
1532 柳杉林 
1538 出產道  
1543 由產道轉進竹林山徑  
1549-1550 去程匆匆,視而不見纏捲樹藤 
1609 眺賞山景 
1610 前述停留芒萁陡坡小段拍照地點  
1616-1617 電塔;眺賞右側魚池鄉山巒郊野風光 
1624 回經位於「休閒步道•迎賓亭」岔路指標上方木造平台 

1625-1628 走出投 69 線登山口,回到停車處

此行圓滿愉快,我順心如願獨自完走過坑山、過坑山南峰以及大尖山連線,志得意滿不在話下;其餘夥伴也都如願完成過坑山與過坑山南峰連走。

附記:此行路線也是一年一度福爾摩沙國際越野賽 (Formosa Trail 2019) 104 k 組路線中最艱難一段 (約略介於 52-60 k 里程間,全程總爬升高度超過 5000 m),行程記錄中超越我的年輕人正是今年此賽組冠軍,記錄內容省略了行間所陸續遇到其他大約 130 位其他參賽者。大致而言,去程到大尖山前共只 4 位超越我而去,停留大尖山期間又有 2 位經過,其餘都是下山回程途中相遇,遇到最後一位時已快出過坑山登山口;其餘沒遇到參賽者共約 100 人,他們於到達過坑山登山口前陸續退出競賽行列 (追記:經查主辦單位公布結果:完賽 137 人,中途換為 75 k 組 49 人,未完棄賽 38 人;我所遇見得第一名年輕人是生於 1994 年日本人長田豪史 (Goshi Osada),他的成績 13 小時 33 分 53 秒,比第二名快了 31 分多)。

陳老師提供 GPS 是 4 位同行夥伴行走記錄,不包括過坑山南峰與大尖山間路段去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