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旅記(烏來桶后登烘爐地山)
名列蘭陽五大名山老二的烘爐地山 (1166 m,一等點) 位於烏來與礁溪交界,是雪山山脈尾稜重要分界點,由烘爐地山向西北西延伸出的鳥嘴山系中,另有姑婆寮尖 (1088 m) 與鳥嘴尖 (1043 m,三等點) 兩座高度超過 1000 m 山頭。登烘爐地山的路徑包括:1 從宜蘭小礁溪靈峰禪寺上方櫻花陵園入登,也是最容易的路徑;2 從宜蘭礁溪聖母山莊聖母峰連登三角崙山 (1028 m,三等點) 與烘爐地山;3 從宜蘭礁溪草湳登山口連登草湳山(619 m,圖根點)與烘爐地山;4 從坪林連登姑婆寮山 (868 m,圖根點) 與烘爐地山;5 從烏來桶后越嶺道登山口入登。
這回登烘爐地山挑定從桶后越嶺步道登山口進入,採原路去回走法。全長 30 k 的桶后古道是烏來赫赫有名越嶺古道之一,其中只有中段的「桶后越嶺步道」留存古道風味,其餘前後兩段幾乎都已闢成柏油到路。桶后越嶺步道起於桶后林道柏油道路終點,終於烏來與礁溪交界鞍部,全長 6.7 k,沿途青山綠水風光明媚,是非常熱門的登山健行及單車越野路線。此行除了登烘爐地山,需附帶走桶后越嶺步道三分之二路段的來回。
包括曾姐 (娓華) 與陳聲濤兩位新朋友,這回一行七人兩車到烏來烏玉檢查哨申辦入山,隨後車行進入桶后林道,經車輛管制哨,再車行 10 k 到道路終點路旁停車。在吊橋前拍合照後整裝出發,穿過有水泥樁攔阻的桶后越嶺步道入口 (0 k),前行 0.75 k,經過攔沙壩及小瀑布 ...,來到桶后溪與南勢溪合流口近旁大礁溪山登山口;大礁溪山名列蘭陽五大名山老三,本社 2011 年 4 月 16 日登過,同行朋友對於當時的「八仙過海」情境,應該都還留有印像 (297 旅記) 。
跨過雙溪合流口大型水泥涵管 (460 m),前行約 30 m,越嶺步道右邊出現登小礁溪山的小徑叉路。直行柳杉林間步道 … 過溪邊木橋棧道 ...,再度進入柳杉林間步道 …,路過已遭封鎖的台電廢吊橋 (3 k),吊橋另邊是可接登鳥嘴尖的桶后越嶺保線路;從雙溪合流口到這裡沿途起伏有限,大致緩緩而上。繼續走了 1 k,平緩林道轉為陡上圓木階梯路徑 …,終於抵達烘爐地山登山口(4.5 k);除了蕨類專家碧鳳在後面慢慢走,沿路用心調查步道上蕨類,其餘六人走得很快,只用了一小時就走了 4.5 k。
桶后溪水勢不小,昨天到今早肯定下了不少雨,溪中岩石多濕滑,六人涉溪到對岸登山口足足耗了十分鐘;大家都小心涉渡而過,但仍有三人弄溼了鞋襪,其中二位沒穿雨鞋可謂非戰之罪;看來能順利登頂者只剩三人。
藍天登山隊標示登山口到山頂間距離 2.85 k 需走 180 分,但我暗忖只要走快一些,應可於兩小時內登頂,結果不多不少,登頂來回各用了將近二小時。費時不多不表示容易走,事實上從登山口開始就是一個不小的陡上斜坡,隨後沿途固有平緩好走路段,也有不少溼滑難行陡坡;這些陡坡中有些路面盡是爛泥,路邊又缺少可供攀抓草木,因此無論上登下行都不容易;惟換個角度看,這些軟爛難行的陡坡卻是訓練平衡及登山技巧的絕佳路段,難怪蘭花專家兼登山高手的仕雄對於如此路段讚不絕口,說他爬山最喜歡走這樣的山徑。
除了文鴻功敗垂成,完成登頂烘爐地山者包括曾姐、仕雄、聲濤與我一共四人,其中曾姐和聲濤能順利登頂有點出乎我意料,因聲濤早在涉溪時就弄濕了鞋襪,走路一定很不舒服,而曾姐則是外表纖瘦一副弱不禁風樣子;體力極佳,登山能力一把罩的阿娟姐 (這回沒來 是稀有難得的四年級女將,然而與阿娟姐年紀相仿的曾姐顯然具有更勝一籌的登山能耐。
站在碧鳳和仕雄兩位植物分類專家的角度,桶後登烘爐地山這條山徑原始少破壞,可說是台灣原生植物的天然寶庫。然而這回來去匆匆無暇多顧,因此日後他們至少需再來走兩三趟,才能詳知這一帶到底有多少種蕨類與蘭花。就我而言,這趟烘爐地山之行雖沒摸黑,精彩程度卻不下於去年八月梳妝頭頂兩山及下洞瀑布之行 (312 旅記);這回是我踏入登山界以來,第一次不得不當著冷颼颼天氣在山上脫衣換裝;幸好當場沒有女生,否則就會犧牲色相。
總協調
追記
1 本次行程總計走路 16.4 k,起伏高度約 1392 m,郭董認為是 201 年度最費力的一次登山,還慶幸他沒走全程,所以事後不覺太累。
2 碧鳳調查桶后越嶺步道起點至烘爐地山登山口間的蕨類共計 24 科 54 屬 86 種,包括 83 原生種;原生種中有 3 特有種,其中名為綠柄剪葉鐵角蕨者屬於稀有,也是北部的首次紀錄。
3 仕雄全程走馬看花,共看到 9 屬 15 種蘭花,他認為慢慢找可再多找出一倍以上種類;過溪到烘爐地山登山口時抬頭所見樹幹上已結果蘭花是溪頭羊耳蒜(兩張此蘭開花以及另一張香蘭開紫花的照片,都是仕熊兩年多前所拍)。
1 則留言:
有幸於下山時跟走, 學習陡坡技巧與蘭花常識, 受益匪淺. 給2011絕佳的ending. 衷心感謝.
JJ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