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

299 活動通知

敬致千慧登山社社員及社友

一、烏來桶后越嶺道之行,收穫滿滿,最難得的是邂逅了多株盛開台灣杜鵑花后,想要了解這種台灣原生特有種杜鵑,請看「298 旅記」。
二、週六 (4 月 30 日) 安排走訪石碇姑娘山  (371 m,圖根點) 及紙寮坑古道,保證輕鬆寫意。
三、早上 8 點 15 分準時在捷運木柵站出口集合,公車班次少所以最多只等 5 分。

總協調

2011年4月26日 星期二

298 旅記 (烏來桶后古道越嶺道)

烏來山區有福巴古道、哈盆古道及桶后古道(桶後古道)三條赫赫有名的越嶺古道,前二條本社都走過,這次一嘗宿願走訪了桶后古道中古味猶存的越嶺道路段。桶后古道介於新北市烏來與宜蘭縣礁溪間,是往昔泰雅族原住民從雪山山脈北上打獵遷移走出來的路徑。大清帝國光緒年間在烏來設置「防蕃屯所」,提昇了這條山徑重要性。日治時代為了伐木及便於統治原住民,將這條山徑拓展成越嶺道路,使之成為台北與宜蘭間重要通道。全長約30 km的桶后古道可分為三路段,前段「桶后林道」全長將近14 km,介於烏來孝義與桶後間,大部分已鋪設柏油路面;中段「桶后越嶺道」全長約6.7 km,起於桶后林道終點前雙溪合流口,終於新北市與宜蘭縣界鞍部,是碩果僅存的古道精華路段,也是我們此行走訪標的;後段鞍部至小礁溪土雞城間路段一如桶后林道,已變成毫無古味的柏油產業道路。

跨過兩溪合流口前行,進入柳杉密布的森林,沿著桶后溪畔林徑緩步而走,吸取此間沁涼超優的清新空氣,感覺非常享受。此間的桶后溪寬淺清澈魚蝦豐富,溪畔平敞空地多,難怪盛暑時節到此戲水紮營的遊客人山人海,不絕如縷。為了體驗山間溪畔的露營樂趣,以後或可挑一晴朗夏日,邀集大家來此紮營夜宿,共賞靜夜星空美景,吟味人生種種…,然後在傾聽潺潺溪流及蟲鳥唧鳴的大自然合音中安然入睡,一夜好眠到天亮。

話說回來,越嶺道起點至烘爐地山登山叉路間的4.5 km路途大致平緩,後續才真正有越嶺感覺;在後續路段沿途,不時有盛開的「台灣杜鵑」出現眼前,花團錦簇白裡略帶紫紅的這種鐘形杜鵑花非常吸睛,當然沒有忘了加以拍照。走出森林行抵古道鞍部之前,來到一段芒草夾道的山腰邊坡,此時此地的左側對面山坡可看到數叢也正盛開花朵的「金毛杜鵑」;桶后越嶺道沿途的「金毛杜鵑」多已進入花期尾聲,這裡所見花朵大概是最晚一批綻放者。

杜鵑是世界性名花,全球共九百多種,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從熱帶、亞熱帶、以至高山寒帶都可見其蹤跡。這種植物可概分為地生與著生兩類型,台灣地形複雜多樣,氣象變化萬千,加上位處東亞地生型杜鵑與著生型杜鵑分布的交匯地帶,因而孕育出不少原生特有種杜鵑花,包括前述「台灣杜鵑」與「金毛杜鵑」。野生杜鵑廣泛分布於台灣全島,從低海拔到高海拔山區都可見其蹤跡,其不畏酷劣環境的堅忍精神,足以代表台灣人努力奮鬥的生活態度,所以台灣的野生杜鵑花可說是最能代表台灣形象的百花之后, 2006年林務局舉辦的「森林時尚,情繫杜鵑」網路票選,「台灣杜鵑」脫穎而出奪得「杜鵑花后」后冠,成為「台灣精神形象的代表花」。

「台灣杜鵑」是常綠性小喬木,樹高可達10 m以上,枝條光滑,具厚革質的葉為長橢圓狀倒披針形,有10~12對側脈,葉背可見銀白色倒伏狀毛茸,莖頂萌發7~15朵繖形花序的花朵,花色白至淡紫紅,每朵花有5片圓形花瓣,10~12枚雄蕊。「台灣杜鵑」主要分布於600~2400m山區,多在4~5月間開花,觀霧、太平山、東眼山、大雪山、阿里山、向陽、藤枝等森林遊樂區都可見其分布,這趟來烏來桶后越嶺道徑能邂逅正在盛開的這一「台灣杜鵑花后」,真是好運氣。

除了「台灣杜鵑」與「金毛杜鵑」,台灣另有「台灣高山杜鵑」、「玉山杜鵑」、「南湖杜鵑」、「烏來杜鵑」、「棲蘭山杜鵑」、「南澳杜鵑」、「細葉杜鵑」、「紅毛杜鵑」、「著生杜鵑」、「長卵葉馬銀花」、「馬銀花」、「唐杜鵑」、「守城滿山紅」、「西施花」等十四種原生杜鵑,其中前十種是台灣特有種。另有一種「森氏杜鵑」與玉山杜鵑是否確為不同物種,學界迭有爭論。玉山杜鵑與森氏杜鵑同樣分布於3000 m以上高山,前者葉型較小且葉緣反捲有別於後者的平整葉緣,但兩者間存在不少難以區分的中間型特性。七、八年前,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學者以先進的分子生物技術方法探討比對後,斷定這兩者是同種,並應以先被發表的玉山杜鵑作為此種名稱。

「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杜鵑花開在小溪旁,多美麗啊 …」,其實台灣的杜鵑花不只綻放於陽春三月,中高海拔山區的原生特有種杜鵑花,花期都在4~6月間,分布於較高海拔的「著生杜鵑」及「金毛杜鵑」甚至還有到了7月才開花的呢!大家有否雅興一起走一趟夏季高山野生杜鵑花尋賞之旅?

總協調撰

補記:這趟行程沿途起伏不大,最合郭董胃口,也因而讓他有機會全程一馬當先,權充了一次領隊。自謙偷懶了一年的艾美女將(泡麵女俠),其實腳力依舊,絲毫未減;希望她下次來時千萬記得帶爐具。另外,在鞍部附近午餐後,佳人與令兄未隨我們折返,繼續走到礁溪與小礁溪交界,進而行抵宜蘭火車站;他們這段後續路程總共花了4小時(含30分休息)。「走過層層山巒,看到寬闊的稻田,甚至是遠方的龜山島,感受真是特別,有發現新天地的感覺…。另外,走得實在過癮…」,特提供佳人的體驗給大家分享。











































2011年4月21日 星期四

298 活動通知

敬致千慧登山社社員及社友

一、烏來大礁溪山之行,登山口標示登頂需步行 150 分,我們一行八人卻都在兩小時內登抵山頂,再次證明本社社員社友個個驍勇擅走;行前在烏玉檢查哨會車集合時,邂逅了一位去年夏天才從政界高位急流勇退知名人物,欲知這位人士是誰,請參讀 297 旅記。
二、週六 (4 月 23 日) 安排走訪赫赫有名烏來桶后古道越嶺道,請把握難得機會,下雨不是問題。
三、早上 9 點 10 分在烏來烏玉檢查哨前會車辦理入山證後,續行至越嶺道起點附近停車場展開行程。
四、需共乘者可在樹林竹軒麵包對面 (7 點 40 分發車)、台北辛亥路國家地震中心 (7 點 50 分發車)、或捷運新店出口上車 (8 點 15 分發車)。共乘車資每人酌收 250 元,初次共乘者免費招待。
五、需共乘者請先寫信 ( winyang@ntu.edu.tw ) 或電話 (27388832,晚上 9-10 點最方便) 告知。

總協調

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297 旅記 (宜蘭縣礁溪與新北市烏來交界的大礁溪山)

雪山山脈尾稜部分穿經新北市與宜蘭縣交界,從昂然屹立桃園、宜蘭與新北交界巴博庫魯山 (2101 m,一等點) 開始往東北方向延伸,依序經棲蘭山 (1918 m)、拳頭母山 (1551 m,二等點)、中嶺山 (1059 m)、紅柴山 (1139 m,三等點)、阿玉山 (1420 m,二等點)、大礁溪山( 1161 m,三等點)、小礁溪山 (1147 m) 、烘爐地山(1166 m,一等點)、三角崙山(1029 m,三等點)、鴻子山 (礁溪富士山,679 m,三等點)、風空子溪山 (尖山湖山,908 m,圖根點)、鶯子頂山 (1001 m)、鶯子嶺 (943 m,二等點)、三方向山 (大溪山,620 m,三等點)、灣坑頭山 (草嶺山,616 m,二等點)、桶盤堀尖 (442 m,圖根點)、福隆山 (473 m,圖根點)、萊萊山 (167 m,圖根點)、而至東北角風景區三貂角,其中海拔接近或超過1000 m中級山都是本社未來登訪目標,並將優先排登蘭陽五大名山 (阿玉山、烘爐地山、大礁溪山、三角崙山、鶯子嶺);打鐵趁熱,繼49日登頂鶯子嶺 (296旅記),這回排定登訪大礁溪山,並選從最簡易可行烏來桶后越嶺道起點附近登山口入登。

2011年4月14日 星期四

296-2說明&297活動通知

敬致千慧登山社社員及社友

一、老店新開,特利用部落格“296-2特別篇(千慧彩虹班專欄)”開設一未婚男女聯誼專區,歡迎大家參覽指教,尤其是單身朋友。
二、雙溪有大台北後花園美稱,雙溪泰平里轄內的灣潭和烏山兩相鄰村落則可謂是此後花園中的後花園。活動範圍主要在灣潭及烏山一帶的上回鶯子嶺之行,發生了什麼鮮聞趣事?請看296旅記即可知曉。
三、週六(4月16日)安排訪登烏來大礁溪山(1161m,三等點),從桶后林道海拔將近500 m的登山口起登,全程約四小時,還算容易。
四、早上9點15分在烏來烏玉檢查哨前會車辦理入山證後,續行至登山口附近起走。
五、需共乘者可在樹林竹軒麵包對面(7點40分發車)、台北辛亥路國家地震中心 (7點50分發車)、或捷運新店出口上車(8點15分發車)。共乘車資每人酌收250元,初次共乘者免費招待。
六、需共乘者請先寫信( winyang@ntu.edu.tw )或電話(27388832,晚上9-10點最方便)告知。

總協調

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296-2 特別篇 (千慧彩虹班專欄)

一、本社附設彩虹班活動以單身男女聯誼交往為主要目的,隨時歡迎單身山友洽詢報名。

296 旅記 (宜蘭頭城與新北雙溪交界鶯子嶺)

鶯子嶺 (942-943 m,三角點由三等升二等) 是新北雙溪泰平里 (原雙溪鄉泰平村) 與宜蘭頭城界山。雙溪位於雙溪川與北勢溪上游區域,面積 146.25 平方公里,略大於汐止與平溪兩地合起來大小,泰平里屬於雙溪東南北勢溪流域,轄內多為海拔 300 m 以上,由雪山山脈北段向西北延伸而來丘陵;本里是雙溪最大里,面積 55 平方公里,超過雙溪轄內十二里總面積三分之一。

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

296 活動通知

敬致千慧登山社社員及社友

一、上回尖山湖古道、北宜古道之行收尾,沿著碧湖溪畔走出尖山湖 14 號民宅,是全程中最平緩舒爽的路段;在這清澈山溪流經的幽密綠林中,有吸用不盡富含芬多精及陰離子的清新空氣,若非時候不早需要趕路,真想脫掉鞋子到溪中玩水泡腳,順便好好地深呼吸一番。
二、本週六 (4 月 9 日)排訪兩週前沒有登成的蘭陽五大名山老么鶯子嶺山 (或稱鷹子嶺山,942 m,二等點);這回將走灣潭線,高差有限,全程共需行走將近四小時。
三、早上 8 點 30 分在台北辛亥路國家地震中心會車,需共乘者請在樹林竹軒麵包對面 (7 點50 分發車) 或台北辛亥路國家地震中心 (8 點 30 分發車) 上車。共乘車資每人酌收 250 元,初次共乘者免費招待。
四、需共乘者請先寫信 ( winyang@ntu.edu.tw ) 或電話 (27388832,晚上 9-10 點最方便) 告知。

總協調

2011年4月5日 星期二

295旅記(坪林尖山湖古道、北宜古道)

坪林石槽村因流經此間的碧湖溪河床中多見豬槽狀岩石而得名,村內有石槽、倒吊子(碧湖)、四堵、刣牛寮、尖山湖等地區,漢人來此拓墾可溯至大清帝國道光年間。此行範圍大抵不出石槽村尖山湖與刣牛寮一帶,車行從捷運新店出發,走北宜 9 號公路至 48.1 k 處,左轉進入尖山湖產道續行至 6.5 k (尖山湖幹 114 電線桿)叉路前停車,由此循右側水泥產道前行不久接上「尖山湖古道」入口。

尖山湖古道大致沿一條水流稀少的溪溝上行,有時還得走入崎嶇溼滑的溪床,必須小心翼翼慎防滑倒。這條古道登訪者不多,沿途路跡多有不清之處,幸好路條總會適時出現,讓我們不致迷失方向。

約莫一小時後走到一處竹林,路旁有一怪墓,墓碑上金漆刻字難以辨讀且未標示建造日期及立造者,墓前兩小石碑上刻字可認出是「山神」及「后土」,墓後緣有一被雜草遮住像是旗幟的長方形圖案,中間圓形為黃色,其餘上下左右對角線部分,依序為黑、紅、藍、白等顏色;此墓似乎暗藏玄機,只是無法參透其中奧祕。

再上行不久接上稜線叉路,左右兩線分別可通往建牌崙 (940 m) 與梳粧頂山 (931 m),走左線不久來到另一叉路,在此離開稜線改走右陡下往湖桶古道(胡桶古道)方向;這條陡下山徑多已被荒草掩沒,幸好仍有布條指引,才能平順接抵山谷溪畔;沿溪畔下行途中找得一處寬敞乾河床午餐歇息。隨後續行到一叉路口,取右上登到梳粧樓山鞍部 (865 m),由此直行「北宜古道」到頭城約需六小時;左右兩叉路則可分別往登梳粧樓山 (888m,三等點) 及梳粧頂山。本社以前遊走湖桶古道時曾順登了梳粧樓山 (223 旅記),這回主要來踏查北宜古道,不宜太勞累大家,因此梳粧頂山留待日後登訪。

「北宜古道」原是嘉慶年間「頭圍」(宜蘭頭城)後山與台北「艋舺」(萬華)間小路;據考此路由頭城經福德坑上抵風空子溪山鞍部後,一分為三,第一路走北宜古道經湖桶鞍部之後來到虎寮潭,第二、三路可說是北宜古道支線 (其中一條現稱「刣牛寮古道」),兩路於刣牛寮會合,經尖山湖及湖桶鞍部續而抵達虎寮潭。

梳妝樓山鞍部往北宜古道土地公廟 (760m) 沿途多下坡,途中錯失一條通往雙溪灣潭竹子山(822m,圖根點) 的左叉路,因此未能實現由此往返順登桶河崙 (820 m,圖根基石) 的想法。北宜古道土地公廟是一座一百數十年歷史的古樸石砌小廟,廟身長滿青苔,廟內土地公早已不知去向,惟有分刻於廟門兩側的「福德」、「正神」仍可清楚辨認。白雲悠悠,歲月如流,見證古道興衰起落的北宜土地公廟,昔時守護過此來彼往的旅人過客,如今對偶然經訪的山林遊子仍不無指引功能。

經過土地公廟不久來到一叉路口,由此離開北宜古道,取右叉路下切往「下洞瀑布」(又稱「尖山湖瀑布」)方向續行;不久到達另一叉路,因時程有所耽誤,乃捨棄原定的續往下洞瀑布路線,改走左叉稜線山徑下山;後來下切到碧湖溪畔沿途有精彩的連連陡坡,可惜走的是下坡路;日後當擇期來一次反向上行,讓大家體驗連番陡上的成就感。

隨後沿著碧湖溪畔走出尖山湖 14號 民宅,是此行中最平緩舒爽的路段;在這清澈山溪流經的幽密綠林中,有吸用不盡富含芬多精及陰離子的清新空氣,若非時候不早需要趕路,真想脫掉鞋子到溪中玩水泡腳,順便好好地深呼吸一番。尖山湖14號民宅背山面溪,是一棟石砌老屋,看來已無人常住,但應還有在維護使用。民宅前內側有一鐵架搭棚,老屋與搭棚之間通道除了可走入我們出來的山徑,另有一條越溪走「幽美山徑」接北宜古道及風空子溪山的入口。

這回實際行程比預估稍難,也因而讓大家獲得更多身心靈滌洗;身軀難免稍感疲累,卻是心滿意足而歸。

總協調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