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7日 星期四

622 活動通知


千慧登山社社員及社友

一、時光荏苒,春去秋來,中秋節前周末新北金山獅頭山公園步道連走神祕海岸,溫馨養眼,增廣見聞,是走讀台灣不可錯過路線之一 (621 旅記)

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

621 旅記 (新北金山獅頭山公園步道、金包里山、燭台雙嶼、神秘海岸)

此行原定遠赴新竹尖石連登芝生毛台山與虎禮山,因天氣因素臨時決定改走新北金山獅頭山公園步道,順登金包里山 (67 m) 與磺港山 (57 m) 兩座皆設有三等三角點小山頭,不過後來省略了磺港山。

2018年9月25日 星期二

蘋果日報專欄文章分享 (【名采】沈芯菱專欄:付出,就是一種富有)


沈芯菱/台灣6.0希望工程執行長、草根青年公益家


1989年,聖嚴師父創辦法鼓山,正好也是我出生的那一年,而20041011日,更是影響我一生的日子,那天有幸與聖嚴師父在中視《不一樣的聲音》智慧對談,主持人說我是節目九年來最年輕的來賓,原先預定錄製一集「自助助人」的主題,相談甚歡而延續第二集「知識的力量」。

蘋果日報論評文章分享 (是誰謀殺了翁啟惠與台灣生技業)


David Li/英國Glasgow大學副教授


縱觀沃爾夫化學獎(諾貝爾獎的前哨獎)的獲獎史。歷屆的得獎者大都不只一人;或是兩人或者三人。2014年翁啟惠院長為唯一獲化學獎的科學家。2016年他也榮獲英國皇家科學院科學奬。這些都説明他在多醣體與醣蛋白的合成研究全世界無出其右。其對後續可能產生對疾病、癌症預防與治療之影響與貢獻十分巨大。原本是台灣最可能拿下下一個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可是台灣的檢察官,媒體以及群眾對待他的方式符合對這樣世界級科學家的禮遇嗎?實在可以説被糟踏、侮蔑得相當徹底。網路上的留言不問他有沒有貪財的動機,百分之95以上已經給他定上貪污的罪名了。

蘋果日報專欄文章分享 (【名采】李偉文專欄:自然裡的美感教育)


李偉文/牙醫師、環保志工


暑假參加一個青少年營隊的評審,晚上住在大學的學生宿舍,與朋友們擠在小小房間聊天,忽然有人歎一口氣:「大自然缺失症的父母長大了!

蘋果日報論壇文章分享 (【文金三會】楊虔豪:凸顯兩韓統一不可能實現)

楊虔豪/駐韓獨立記者

今年第三次兩韓峰會,20日畫下句點。這次換南韓總統文在寅踏上半島北邊與金正恩相會,兩人並簽署《平壤共同宣言》,金正恩除將於年內造訪首爾,雙方也決定設立共同軍事委員會,在最緊張的對峙前線──非武裝地帶,互撤監視哨所,軍方若有任何動靜,都得通報對方,意圖透過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防止衝突發生。

蘋果日報新聞分享 (謝金河專欄:給製造業一條回家的路!)

謝金河/財信傳媒董事長
 
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川普再度揮出重拳,對中國輸美2000億美元商品課徵10%關稅,中國也擺出「奉陪到底」姿態,同時宣布對美國輸往中國600億美元商品課稅。中美貿易戰節節升高,也引發全球製造業生態鏈的改變,過去20年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生產基地也跟著改變,最顯著的是從前世界工廠在中國,未來世界工廠可能在各國。

2018年9月21日 星期五

蘋果日報專欄文章分享 (中國前官員:兩岸巨嬰一家親)

李華/曾經在中國政府機關任職,後因言獲罪,現旅居海外,著有《自由的遠方》。

蘋果日報專欄文章分享 (楊照專欄:我們職業外交官……)


楊照/作家


明明是個大學教授,要談要討論的是新聞引發的公共論題──台灣的外交體系出了什麼問題?──幹嘛給自己一個「我們職業外交官」的假身分?

蘋果日報論評文章分享 (你同意核廢放你家,但你的家人同意嗎?)

賀立維/退休教授、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核子工程博士

正在中選會外絕食抗議的黃士修,曾在去年817日於某電視媒體上公開表示:「核廢料可以放在我家沒有問題。」

蘋果日報論評文章分享 (詹偉雄專欄:適當的自私)

詹偉雄/文化評論者

可以這麼說,在經過那片岩塊的前後,我的人生,有了小小的轉變。

清晨登上玉山,是很多人都有的經驗。經過與北峰間的碎石坡岔路口,便進入一條鐵構件撐起的小隧道,通常山客們會在這裡小歇,喘息著、也回味著剛才經歷過的強勁風切,然後,沿著之字形的鐵鍊,仰望晨曦天際,緩步登上這座東亞第一高峰。

2018年9月19日 星期三

621 活動通知 (追記:因天氣因素,改走新北金山獅頭山公園步道,有金包里山和磺港山兩座各有一顆三等點小山)


敬致千慧登山社社員及社友

一、分享「Hanchor手機包新產品」早鳥優惠預購訊息 (一秒瞬開,防雨抗候,四種用法的終極輕量手機包),有興趣了解詳情的請點閱括號內連結 ( https://zecz.ec/2oHLCix )

2018年9月18日 星期二

Yahoo論壇文章分享 (蔡里長:勇敢決定自己人生 祖孫三代都離婚)


以前聽老人家講台語,經常聽到「來歷」這兩個字,猜想大概是指一個人的背景之類的,最近在網路上看布袋戲,發現這個詞不只是指一個人的背景,有時還帶著嗆聲的味道。

2018年9月16日 星期日

蘋果日報新聞分享 (王輝生投書《蘋果》 「盼還蘇處長一個公道」)

【王輝生授權《蘋果日報》刊出完整對話紀錄

駐大阪處處長蘇啟誠因關西風災輕生,震驚國人,旅日台僑王輝生醫師寫信投書《蘋果》,「盼能還戮力從公卻含冤而亡的蘇處長一個公道以慰其在天之靈。」

蘋果日報專欄文章分享 (中國交換生:受台灣庇護之人很難理解中國的惡)


伊洛人/來自河南的交換學生

日本關西機場洪災發生時,傳出中國政府成功「撤僑」的謠言,在台灣引爆攻擊外館救災不利的輿論,最終導致駐日官員自殺的悲劇。而可悲更可笑的是,隨後日本政府和媒體都證實,所謂中國政府派巴士「撤僑」的新聞純屬謠言。

自由電子報新聞分享 (誰是轉型正義最惡劣例子? 陳師孟:應該保留給馬英九)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前副主委張天欽點名「侯友宜是轉型正義最惡劣的例子」,並認為這個如果沒有操作很可惜。監委陳師孟今天在他的部落格「尖尾週記」中發文說,張天欽的這些言論並無錯誤,尤其指侯友宜是最該「除垢」的例子;只不過把這件事矮化為「選舉操作」的層次,可惜了。他認為張天欽的確有說錯話,因為「轉型正義最惡劣的例子」應該保留給馬英九才對。

2018年9月15日 星期六

蘋果日報特稿分享 (民粹與一個駐日外交官之死)


曾幾何時,「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已經消失了,網友躲在螢幕後方以不具名方式,成天在網路上發布不負責任的謾罵與指責言論;媒體見獵心喜,只要網路有什麼訊息不查證先發了再說,搶賺點閱率;政府沒有肩膀,只要看到網路熱議在罵什麼,為了彌平爭議,先道歉、懲處,之後再說。

2018年9月14日 星期五

Hanchor 熱賣手機包新產品早鳥優惠預購訊息 (請點閱連結)


https://zecz.ec/2oHLCix



2018年9月13日 星期四

621 活動日期再度更新通知


敬致千慧登山社社員及社友

一、替人受苦受難是菩薩,新北貢寮南勢坑古道行親睹活菩薩示現,內情原委請看補貼620 旅記」。

2018年9月11日 星期二

自由電子報新聞分享 (孝順愛家好男人 楊偉中母透露兒子捨命救女最大原因...)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行政院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委員楊偉中日前因救女意外溺斃,消息傳回震驚政界。楊偉中母親,知名水墨畫家曾縵雲受訪時表示,兒子在家人眼中是一個孝親、愛家和愛孩子的好男人,且在危急時刻為女兒犧牲性命,這樣的性格和特質,主要是受到父親楊逢泰的影響。

蘋果日報論壇文章分享 (柏楊之子:人類才是世上最不安分的動物)


上回赴美,我們check in後,就看見旁邊78隻披著波浪層次、柔軟發光,分別是金黃、咖啡和乳黃色長毛的大型美犬,或坐、或立、或趴,身邊都有一位年輕志工,用鍊子牽著牠們,狗狗雖然沒戴口罩,卻十分安靜順服,烏黑的眼睛四處張望,炯炯有神。

蘋果日報論壇文章分享 (楊鵬生:回應程建人,擺爛也是解決方法之一,外交要戒急用忍!)

楊鵬生/醫師 作家

今日蘋果〈程建人專欄:美國召三國使節返國述職的意義〉;容我回應程建人,因為他曾任外交部長,相信在台灣政府外交體系之內,比程建人思維更加保守迂腐的旣得利益官僚可能還佔大多數,這才是台灣外交系統最需要改革的地方。

蘋果日報論壇文章分享 (徐世榮:​論柯文哲的領導能力--恐怕只剩下一張嘴!)


徐世榮/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因為北農改建案讓我們清楚看見柯文哲的領導能力。連日來,北市多位市議員已經針對本案一再進行質詢,北市府官員剛開始時大抵是一問三不知,表現並不傑出,而身為市長的柯文哲連日來竟然也未進一步了解改建案的內容,並預作準備,面對議員的問題,除了答不出來外,竟然還面露慍色,輕蔑的用「我不是工頭」一句話來予以帶過。

2018年9月6日 星期四

621 活動預告 (追記:再順延一週至下週六 (9/22))


敬致千慧登山社社員及社友

一、新北貢寮南勢坑古道連走巫里岸山是美白又逼汗郊山古道路線,不虞日曬,只是夏季期間可能不太適合怕流汗朋友來走 (620 旅記)

620 旅記 (新北貢寮南勢坑古道、巫里岸山、雞母嶺)

此行原定補登新竹尖石芝生毛台山與虎禮山,因天氣因素臨時改走新北貢寮郊山古道,路線擬為雞母嶺、巫里岸山、南勢坑溪古道 O 形,所經區域大抵不出美豐里。

2018年9月5日 星期三

蘋果日報專欄文章分享 (從楊偉中之死看民主)


David Li/英國 Glasgow 大學副教授


楊偉中意外過世的消息很令人震驚。一位父親為了救女兒而犧牲自己。父愛沒有比這更大的了。然令人吃驚的是,網路上竟仍充斥辱及其家人粗鄙之言論。有網友竟稱從此其妻女要叫別人丈夫、爸爸等幸災樂禍之言。我不禁要問台灣的社會,怎會有此毫無憐憫之人?

蘋果日報論壇文章分享 (「以核養綠」丑角戲 核四再淪無底錢坑)


賀立維/退休教授、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核子工程博士


最近看到「以核養綠」的公投連署活動,對於這個議題,我覺得有時光錯置的感覺。若「以核養綠」有其必要性,為何過去數十年在我國三座核電廠最風光的運轉期間,卻沒有人提出這個議題,也看不出有用到核電的收益來支持綠能的活動。

蘋果日報論壇文章分享 (陳芳明專欄:國民黨站在反同那一邊)

陳芳明/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今年10月的九合一選舉,不再只是地方選舉,也不再只是兩黨對抗,而是關係到未來整個台灣社會的民主生活品質。因為伴隨著縣市長、縣市議員的選舉,還有另外9個公投也將合併進行。從2000年完成了政黨輪替之後,台灣民主基本上可以宣告臻於成熟。我們曾經度過暗無天日的戒嚴時期統治,也經過一黨獨大的歪曲價值歲月。當歷史不斷往前推進之際,我們似乎還不能宣稱,這是我們所期待的民主。

蘋果日報新聞分享 (傳說成真!熊鷹獵捕山羌凌空飛翔 鳥友熬6年終於拍到)


愛好野鳥攝影的台中鳥友張祐誠,花了6年時間拍攝、等待,昨天終於在大雪山林道拍到被列為一級保育類的熊鷹捕捉山羌飛行畫面,照片曝光引起鳥友圈讚賞不已,有鳥友留言:「帥到破世界紀錄了!」張祐誠則開心表示:「傳說終於成真,這真是太令人興奮的巧遇。」

2018年9月2日 星期日

美麗島電子報論評文章分享 (拔管民意大逆轉 從「不滿管,但不贊成拔管」變「不滿管,而且贊成拔管」)

針對到現在沒完沒了的台大校長人選案,國政民調提問民眾兩個問題。一個是台大校長遴選僵局誰該負比較大的責任;另一個是同意管中閔就任台大校長,還是重新遴選。民眾的回應很出乎藍綠雙方的意外,賣力交手的藍綠及台大和教育部四方都輸,沒有一個贏家。

蘋果日報專欄文章分享 (【名采】瞿欣怡專欄:先行者的死亡與哀愁 )


瞿欣怡/作家   

在婚姻平權運動風起雲湧的此刻,同志與宗教團體對立愈來愈深,紀念「同光同志長老教會」創會牧師楊雅惠的紀錄片《牧者》,卻讓人看見哪怕是在最反同的教會界,仍有人犧牲一切,陪伴同志前行。  

自由電子報《自由開講》文章分享 (破解對再生能源的片面批評與混淆攻擊)


趙之道

風傳媒的主筆群之一呂紹煒先生,近日在專欄連番猛批綠能政策,先是誇大地說總統將綠能當做「信仰」,後又痛罵賴揆「夏天太陽能、冬天有風電」的說法是無知當幽默。對政府的監督批評固然是媒體人的天職,然而立基於詳實查證與堅固論述所做的報導與評論,與出於一己偏見乃至黨派立場而為的混淆與謾罵,兩者間的界線雖然未必一眼可辨,但對社會的影響卻有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