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7日 星期五

「行腳漫遊,看見台灣」序曲

好為人師,進入正題前想給大家先來點心靈雞湯。

 

人生下半場年紀就不要再太放在心上,不要太在意逐漸老去容貌,身材體態要維持良好或至少不能太離譜;更重要的是要維持年輕體力與心態,才能行動自如,從心所願,追夢圓夢,樂活人生。

 

進入正題,有謂心動不如行動,勞動節當天就從南投集集展開「行腳漫遊,看見台灣」序曲。

 

早上從日月潭伊達邵搭便車到水里車站換搭台鐵集集線火車,在集集車站下車展開行腳。

 

 

集集行腳所及所見依序如下:

 

 

集集火車站

 

本火車站建於 1930 年代是台鐵集集支線最知名車站,也是集集鎮地標利用檜木建造古樸典雅老車站損毀於九二一大地震重建後車站保留原有日式木造外觀,重現昔日風華

 

車站斜對面擺放著一已除役蒸汽小火車頭,見證了集集支線小火車有過風光歷史。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本中心成立於 1992 年,由林務局巒大林區管理處儲木場改建而成,占地 3.5 公頃,是一處仿造自然生態系重建小型園區,也是國內保育教育重要場所之一。園區內所設保育教育館利用靜態展示介紹台灣各類生態系、特有動植物以及環境保育問題,並且不定期舉辦各種主題展覽,藉以推廣台灣本土生態教育此外,館內還提供生態影片欣賞、電腦多媒體、保育圖書資料等服務,並聘僱解說員引導民眾加強了解保育概念。

 

保育教育館之外,保育中心園區分為野生動物急救站與生態教育園區兩部分。野生動物急救站成立於 1993 12 月,是全台首創傷病野生動物庇護所2007 年與野生動物主管機關農委會林務局合作以來,本急救站從原本單純野生動物人道救援任務擴及野生動物收容復育研究以及生命教育等多功能單位。具體而言,截至 2011年底為止,本站處理過超過 6000 隻傷病野生動物,收容過 200多隻瀕絕或珍稀保育類野生動物

 

生態教育園區刻意仿造成類似自然森林環境,蝴蝶生態園之外,園區內分為溪水生態區、水生植物池區、蜜源植物區、草澤及水塘生態區、變色植物區、特用植物區、珍貴稀有植物區、常綠闊葉林區以及人工造林樹種區等區塊,其中草澤及水塘生態區棲息著不少「白翎鷥」,吸引我佇足欣賞許久。

 

 

明新書院

 

根據「明新書院誌」記載,清光緒初年集集堡人文薈萃,街肆繁昌,地方士紳乃倡議組織「濟濟社」,並於柴橋頭庄建明新書院。光緒 9 (1883 ) 濁水溪氾濫,甚多巨木從內山流出,書院總理陳長江乃利用募款所得一千八百元以及內山流出木材,將書院遷建到集集街內,並舉林光祥為董事主持建築事務。經將近兩年興建後竣工明新書院內供文昌帝君制字先師與紫陽夫子,並續推舉陳長江為總理,雇廟祝一人,經費由街上商店負擔,是時眾士子立匾曰:「掌握文衡」。

 

光緒 34 (1908 ),鄉民又聚資八百元,於當年 12 月將書院再遷建回柴橋頭庄原址並改稱崇德社 (崇德堂)1947 國民黨政府在崇德堂旁設立集集國小永昌分班 (今永昌國小),以書院殿宇權充此分班教室,興學授課,造育英才。

 

明新書院屬傳統閩南式建築,是清國時期南投四大書院之一,也是當時附近第一所免費私塾。此書院於 1970 年代曾經修建成宮廷式外觀其燕尾氏屋脊、木柱以及兩側廂房均具特色可惜幾乎全毀於九二一大地震。

 

如今所見新建明新書院為南投縣定古蹟坐東朝西,為單進雙護龍三合院建築,座中為三開間正殿,正殿前方為大埕,兩側為廂房,與永昌國小及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相鄰。書院正殿主祀文昌帝君,配祀制字先師、紫陽夫子與孔子,左右兩配殿分別供奉東嶽大帝與地藏王菩薩。正殿內收藏有「掌握文衡」、「鈞權造士」「奎璧聯輝」等古匾分別書於左右側門楣上「吾道在南方」與「斯文為世表」兩句是明新書院精髓,前者意指傳承孔子之道,後者則是朱熹以儒家道統傳承者自居的說法。

 

 

軍史公園

 

此公園係九二一大地震後為了推展地方觀光而設,經當時省政府與國防部協助成立園內所展示國軍除役軍機與武器包括F104 戰機、C119 運輸機、m18m41m48 等型戰車、海軍登陸艇、砲塔、桅桿、車葉、錨以及各式山炮,是將國防教育與觀光休閒結為一體主題公園。

 

 

武昌宮與近旁浙江泰順廊橋仿造橋

 

武昌宮主祀北極玄天上帝,早在 1903年由集集地方士紳楊添壽、陳玉盛與陳鴨行共同募資雕塑上帝公神尊,並由中國湖北武當山南岩宮分靈直降神威顯赫1990 曾任集集鎮農會總幹事黃朝瓞老先生捐贈 470 坪作為擴建廟宇基地豈料完工啟用後才半年武昌宮就因九二一大地震而倒塌,幸好廟內神像獲信徒搶救而無損

 

因大地震而倒塌武昌宮原廟是集集鎮內惟一九二一大地震後永久保留遺跡,並已發展成為集集熱門觀光景點。重建完成新武昌宮則已於 2013 10月舉辦神像入火安座大典後啟用,相傳廟內上帝公鬍鬚持續生長,信徒更加絡繹不絕。

 

建於武昌宮旁清水溪上浙江泰順廊橋仿造橋是以木拱廊橋為核心。浙江泰順號稱「廊橋王國」或「中國廊橋之鄉」現存明清古廊橋 30 多座可作為中國鄉土文化實物見證,其橋梁結構近似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中汴水虹橋。當地人稱為蜈蚣橋的泰順廊橋係以木拱結構為主,以榫卯結構搭建橋身,其完全不使用釘子工法被列入世界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廊屋與木拱結構結合使得廊橋提供交通功能之外,也兼可作為遮風避雨聚會交流商貿交易民俗信仰等場所。這座浙江泰順廊橋仿造品採「泗溪鎮下橋村北澗橋」型式製作,橋上廊屋中心位置供俸著月老星君,渴盼獲得美滿愛情的人若誠心向此月老祈求好姻緣,說不定就真的可踏上愛的橋樑。

 

 

集集樟腦出張所

 

集集樟腦出張所始於日治時期專賣局集集出張所,後曾隸屬臺灣省政府建設廳樟腦局、台灣省樟腦廠其從日治時期遺留下來日式建築群,於 2019 年被列為南投縣歷史建築。

 

清國時期樟腦蔗糖茶葉並稱台灣三寶,當時集集街市繁榮實與樟腦開採息息相關。早在 1887 年,劉銘傳就在集集設立樟腦硫磺總局的分局,負責周邊地區樟腦製造與管理。

 

日治時期開始實施樟腦專賣樟腦業者須將樟腦賣給中央,由中央統一販售。1919 臺灣總督府將臺灣 14 家製腦會社合併成臺灣製腦株式會社,由其附設集集出張所負責能高、新高、竹山、南投等郡以及部分斗六郡的樟腦製作當時樟腦製造多以「腦灶」方式用柴火蒸餾樟木,接著由挑夫將冷卻後樟木蒸汽所形成白色凝固腦沙與腦油挑送到出張所集中,再由集集火車支線運送到台北總工廠精製為成品。1934 年,總督府解散台灣製腦株式會社,將樟腦製造改由專賣局官營,原有臺灣製腦株式會社集集出張所土地與房舍被徵收,成為專賣局台中支局下集集出張所,管理 25 個製腦地以及 634 個腦灶;此集集出張所原來位於集集大眾爺廟、大樟樹一帶,後因房舍老舊以及腹地狹小而於 1934-1942年間分批移築至現今集集樟腦出張所位置。

 

國民黨接掌台灣政權後,集集樟腦出張所歷經臺灣樟腦公司集集製腦所、 臺灣省樟腦局集集製腦管理所、林務局巒大林區管理處員工宿舍等不同時期與單位的使用,至今已有百多年歷史,為目前台灣僅存樟腦出張所。

 

集集樟腦出張所占地 4200 平方米建築物為傳統日式建築,包括辦公廳舍與宿舍,對稱而簡潔正門入口門廊為亭式入口建築,採木造屋頂雙柱建築,雙開式大門風格簡約俐落左側宿舍為和式風格廳舍,可相互通連、串接,形成注重室內外空間連接的日式風格建築,整體空間具有簡潔、明亮、開放等特色。目前此出張所由國有財產局委託集集鎮公所代管,公所已將之規劃為集集文化產業園區並不定期展演各式文化活動,希能藉此爭取藝術家進駐,透過文化與藝術活化此園區內涵與魅力。

 

 

為了準備翌日登山行程,集集行腳到此告一段落,來不及參訪集集其他景點只能留待日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