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402 旅記 (新北坪林龜窟山、紀州寮山)

龜窟山 (崩山坑山;550 m,總督府點) 與紀州寮山 (金瓜寮尾山;723 m,基石遺失) 位於新北坪林金瓜寮溪上游九芎根地區,這兩座相距不遠山頭都登過但未有連登經驗,因而有這回行程安排。

包括久違中級山高手阿璋,這回 3 12 人從台北同時出發,在台九線 (北宜公路) 黃櫸皮寮公車站牌附近 ( 35.6 k) 轉入金溪產道 (往九芎根登山步道),繼續開到「金溪幹133A」電桿 ( 7.8 k) 附近,經過無名水泥橋,將車停放農寮旁立有「倒吊蓮登山導覽圖」路邊 (海拔約 320 m)

10 3 分經過農寮,進入登山口,展開行程。沿途除了一小段芒草區,大多行走樹林間,惟悶熱無風,走得滿身大汗。路況還不錯,但前一陣子蘇力颱風來襲影響,沿途多有倒木阻路,妨礙了行速。11 3 分,登抵位於林間無視野的龜窟山,隨口問千惠來過否?她回答沒有,再問麗娟獲得不一樣答案;事實上,一個多月前一次坪林行登過此山,她們兩位都有參加 (7 396 旅記)。 

休息拍照後繼續上路,多仍陡上;行經一處岔路 (右往倒吊子山 45分,紀州寮山 120-150 ),取右上行數分鐘來到另一岔路 (左往龜窟金溪分校、茶園,右往倒吊子山)。取右岔繼續上坡,行經第三個岔路口 (此行 GPS 第一處高點,海拔約 740 m,岔路口近旁立有「大自然的綠地毯」導覽圖以及指示牌 (左往倒吊子山 36分,右往紀州寮山 120-150 );本想在此岔路口空地休息午餐,一時粗心大意,竟沒注意到走到這裡,不知不覺間續行進入右岔路。

沿途路跡大致清楚,但多有雜草倒樹擋路,不時還會碰到黃藤阻擾;黃藤是登山最怕碰到的植物,這種植物總是出奇不意出現,防不勝防。此行早知需走不少黃藤路,還特地攜帶一把小刀備用,豈知不太管用,沿途一再遇刺,傷痕累累。 

中午12 點半,行抵一處林間空地歇息午餐;卓桑沒來,阿璋的三合一咖啡也不錯喝,我喝了兩包。午餐時刻逆向來了一位獨行俠,仔細一看,正是持續默默關注本社活動,不時會刻意安排在山中與我們「巧遇」的陳桑,推算這回已是第 5 次碰面。陳桑有備而來,從他口中得知,一行接下來將有更長、更多、更難纏黃藤路段要走,乃商請以小刀換他的鐮刀,陳桑二話不說、爽快答應,真是感恩。 

午休後繼續往前走,果然黃藤處處,冷不防一再被其刺傷。黃藤是棕櫚科、多年生、有刺木質藤本植物,在台灣全島低、中海拔山區森林均可見其分布。黃藤的莖簇生,粗可達 3 cm,長可超過 30 m,莖上具有 4-5 cm 硬長刺;葉為 1-2  m 長一回羽狀複葉,總葉柄上具有 2-3對倒刺,小葉為披針形,中肋不明顯,葉緣有細鋸齒,葉軸末端具刺鞭,葉鞭表面具刺,呈膝狀突起。黃藤可利用其莖上刺、葉柄上倒刺、以及葉上刺鞭等攀附其他植物,也可用這些利器傷人。黃藤蔓性莖去除硬刺及表皮後,心髓即為藤條,多被利用來製作家具。黃藤在早期布農族村莊是蓋房子必需品,舉凡門、窗、屋簷都需利用黃藤當繩子;布農族也常取黃騰尾端來煮食,用來降低血壓,目前有些中藥店也仍會採黃藤果食製作降血壓藥。「紅酥手,黃藤酒,滿園春色宮牆柳 ….」,黄藤酒是宋朝紹興進貢宮廷的一種黃酒,與黃藤其實毫無關係。 

終於擺脫黃藤糾纏,循稜上坡,上上下下翻越不少小山頭,包括略高於紀州寮山高點 ( 750 m)。隨後下到鞍部大樹岔路平台 (右下九芎根,左往姑婆寮瀑布),取直行上往紀州寮山方向;郭董和麗娟本想由此下往九芎根,後來決定繼續跟行到下一岔路口才脫隊下山。續行 6-7 分鐘,抵達另一岔路 (右下往久芎根),取直行往上 10 多分鐘,登抵紀州寮山;包含午餐休息,從早上出發走到紀州寮山,總共花了 約 6 個半鐘頭。 

下山回走,循郭董和麗娟先行離去岔路下往久芎根。行行復行行,終於傍晚 6 點前出抵金溪產道路底,趕上停在「九芎根停車場」的待發末班公車;搭回起登點橋邊下車時,郭董和麗娟已於稍早抵達。 

這回連登龜窟山與紀州寮山 O 形路線全程只約 10 k,卻因黃藤路障重重,成為所謂冷門路線,一行於蘇力颱風來襲後不到一個月內完成此行,印證了大家的不凡登山能耐,彌足稱道。

回台北前,一行車往坪林茶葉博物館旁邊一家「坪林茶香淡飯餐廳」歡聚慶功;大家都吃得很滿意,相約以後一定要再去光顧。

總協調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