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8日 星期四

487 旅記 (新竹尖石李崠山西南稜線連走大混山)

新竹尖石李崠山 (1914 m) 是台灣小百岳之一,山頂有一等三角點、一等衛星控制點、頭前溪水源保護柱等基石,以及日治時期稱為「李崠隘勇監督所」的古堡遺跡;李崠山古堡是泰雅族與日本軍警浴血古戰場,2003年新竹縣政府將其指定為古蹟,並改稱為泰雅語的「Tapung 古堡」。關於李崠山古堡由來以及李棟山莊老莊主傳奇故事,本社 368 旅記曾有精闢介紹,歡迎參讀。

李崠山與大混山 (1541 m,三等點) 間連稜山徑曾是日治時期隘勇線,目前成為岳界有口皆碑優美山林古道。李崠山高度與北插天山相近,但從李棟山莊或馬美產道 4.8 k 登山口出發,只約一個鐘頭就可登頂 (368 與 385旅記)。除了這兩登山口,藍天、鐮刀等隊伍近年間整闢了一條登山口在竹 60 道路 20.2 k (尖石宇老地區) 的李崠山西南稜路線;此行安排先踏查這條西南稜路線,然後接走李崠山及大混山間連稜古道,全程距離適中、起伏不大,可以輕鬆登頂兩座中級山。 

一行 4 16 人分從新竹、台北與捷運永寧出發,到台鐵內灣線合興車站會車,隨後一起續往尖石,輾轉車抵竹 60 道路 20.2 k 登山口 (牛步登山隊指標:往李崠山約 180 ) 附近路邊停車,稍後展開行程。

行程記錄如下: 

1016 起登,進入登山口 
1047 岔路 (直行上稜往大混山、李崠山,右岔腰繞後會與直行上稜路徑會合);取右岔 

1047-1056 走過頭,進入無路山凹後迷途知返,回到稍早錯過正確岔徑 
1102 路見被丟棄地面缺蓋鋁製茶壺和寶特瓶 
1107 岔路 (左往 10 47 分來時所經兩岔路會合點) 
1120-1124  T 岔林間寬闊空地 (各種指標:循稜往宇老竹 60 道路 20.2 k 90-120 分,往大混山約 80-90 分,往李崠山約 70-80);取右往李崠山 

1132-1134 岔路 (右岔山凹路與直行稜徑均通往李崠山);取直行稜徑 
1135 超越兩位年輕人 (一站一蹲
1137 岔路 (左往石桌,右往李崠山約 15
1141 遇到另兩位年輕人迎面而過 (留住後面一位,拍照後才予以放行)   
1146 與飛霖率先登抵李崠山 (李崠山古堡)Allen、小陳、美智與樂山陸續於 10-15 分鐘後抵達,後來請先前遇到兩位年輕人幫忙拍 11 人登頂合照,順邀他們兩位供我拍照留念 (註:兩位年輕人慧眼識英雄,在李崠山閒聊時,讚賞飛霖與我是國手級登山高手)

1231 登頂人員中 6 位先離開李崠山,續往大混山 
1251 回經 T 岔林間寬闊空地
1301 遇到在杉林間休息的郭董,他因腰扭傷沒登李崠山,直接從 T 岔林間寬闊空地走到這裡 

1303 岔路指標 (左往宇老道路竹 60 道路 20.2 k 150 分,直行往大混山 60-70 ,回往李崠山約 90-100

1307 隘勇線駐在所遺址 
1312 林間平台
1327 駁坎 
1328 岔路 (左右都可到大混山);取左岔 
1330 岔路 (直行往哈勇農場 70-90 分,右岔往大混山 2
1332 與飛霖和 Allen 登抵大混山;稍早被我們超越、郭董除外其餘沒登李崠山 4 人組 (秀餘、文芝、陳董、朝金) 8-10 分鐘內陸續抵達 

1349 兵分兩路離開大混山基點;正要原路下山時,Ginger 隻身抵達 
1406-1408 迎面遇到較晚來登大混山其餘行員 (美貞、淑娥、建剛、宇雄

1451-1456  回到 T 岔林間寬闊空地 
1509-1510 回到上午 11   7 分所經岔路;續行右岔稜徑 
1511-1519 穿入林間和煦陽光,令人舒緩放鬆;行間看到不少大樹,經過時少不得都要輕撫其樹幹,藉以傳輸孺慕問候心意 

1523 回經早上 10 47 分所經岔路 
1529-1532 有神木架勢、也是此行所見最大巨木 (早上經過時沒察覺此樹這麼粗大);如此粗壯闊葉樹實屬罕見,飛霖無法確定樹名,請碧鳳和另兩位植物分類老師看過照片,也只能確定屬於殼斗科 

1600 與飛霖率先回到竹 60 道路 20.2 k 登山口; 其餘人馬全部返回時已超過 17 30 分,但還來得及行後晚間聚餐

此行全程走得很歡喜,但請猜猜看,哪時候是我最歡喜的時刻?

GPS 由郭董提供 (走路與爬升各約 13.2 k 及 760 m;只登大混山的則各約 11 k 及 570 m)
活動照片包括連結分享,一個月後隨時可能移除



 

 

 

 


詳細照片分享請利用如下連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