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

526 旅記 (桃園復興: 一、連登枕頭山與枕頭山西峰;二、連走三民蝙蝠洞與觀音洞;三、參觀基國派教堂)

此行桃園復興三民地區,分前後兩階段,先循枕頭山砲台步道連登枕頭山 (631 m,三等點及一等衛星控制點) 與枕頭山西峰 (560 m,總督府點),隨後連走蝙蝠洞與觀音洞步道兩階段行程後,順便參觀了蝙蝠洞附近的基國派教堂。

枕頭山古砲台步道是 100 多年前兩次「大嵙崁戰役」古戰場,兩次戰役都是泰雅族人為了抵抗外族 (清兵及日軍) 入侵所致;先是大清光緒年間,劉銘傳調集大軍征討泰雅人,在枕頭山設置砲台,雙方激戰四個月後,泰雅人奪下枕頭山,逼劉銘傳撤兵談和。事過境遷,枕頭山砲台堡壘了無殘跡,只有復興公所整修的「枕頭山古砲台歷史步道」可供行踏緬懷此步道登山口位於三民枕頭山地區兩戶相連民宅旁,一戶還有人住,另一戶只剩頹牆廢厝;車行台七線,可從 12.3 k 14.5 k (客運枕頭山站葉記行商店旁) 轉入產道開到此登山口。

三民蝙蝠洞是溪谷邊巨大岩洞,洞口寬、高、深各約 5020 20 米,洞外左前方有大小兩股瀑布 (大瀑布旁邊,其實還有一座涓涓細流袖珍瀑布),瀑短流長,水沫紛飛,瀑布下方溪床經瀑水長年累月沖蝕,形成直徑約 10 m 深潭。顧名思義,蝙蝠洞曾是蝙蝠棲所,洞內地面滿佈紅土是從前蝙蝠排遺糞便堆積風化而來,可想見從前成千上萬蝙蝠倒懸洞內盛況。日治時期(1931),蝙蝠洞被發現並傳開後,洞蝙蝠或被獵殺,或移居他,不再棲身此處。從三峽車行台 7 乙線經五寮國小到與台 7 線相接點,續行一小段,經東安橋後轉入左岔道路 (基國派產道) ,行駛約 3 k ,便可抵達道路盡頭廣場,亦即蝙蝠洞步道入口。

與蝙蝠洞相距不遠的基國派教堂創建於 1963 年,建造石材係由在地大窩部落泰雅人從蝙蝠洞一帶溪谷搬來。1994 年,大窩部落蓋了新教堂,加上土地產權問題,這座石砌舊教堂差點被拆除,幸有熱心人士奔走斡旋方才使其得以保留下來,並整修為地方文化會館。 

2004 年,整修後重新開放外界參觀的基國派舊教堂遠望之有如山丘上亞方舟,屋頂上十字架細膩設計呈現教堂工藝美學特色。基國派老教堂曾獲文建會評選為台灣歷史百景之一,並於 2013 年獲選內政部臺灣宗教百景之一,建物主體無樑無柱,造型古樸雅致,牆面石頭是以菱形或不規則方式堆砌而成;歷經 50 多年歲月,更加顯示出這些石塊的珍貴價值。車行前述基國派產道到路底廣場前,轉進左岔續行一小段,就可抵達基國派教堂。 

觀音洞全名「秋山清泉岩觀音洞」(復興三民 19 117 ),一樓主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前有甘露仙水,主殿旁側供奉地藏王菩薩、文菩薩以及普賢菩薩;二樓凌霄寶殿供奉玉皇帝、王母娘娘、以及本命元辰星君。觀音洞環境清幽,境內小石橋水池中有栩栩如生靈山十二生肖雕像,參訪觀音洞之餘,不妨順便欣賞一下。車行台 7 線,經三民往復興途中岔路上可見「秋山清泉岩觀音洞」牌坊,循此道路指標前進可開抵此觀音洞。除了車道,觀音洞與蝙蝠洞間有一條一般稱為觀音洞步道的林間路徑,這條步道是此行繼蝙蝠洞步道後收尾路線。

包括每週至少登山 5 天新朋友張韻秋,一行 5 19 人到三峽五寮國小會集,隨後一起車行到枕頭山古砲台步道登山口,展開行程。

連登枕頭山與枕頭山西峰後原本擬原路回走,惟聽從少數人意見,改循產道 O 回出發點。後驅車到蝙蝠洞步道入口下車,繼續展開蝙蝠洞與觀音洞步道行程。蝙蝠洞步道長度約 1 k,很快就走,一行在蝙蝠洞溪谷午休停留期間,泡茶閒聊,戲水賞瀑,心情歡不在話下。後來少數人員繼續留在蝙蝠洞溪谷享受輕鬆悠閒,其餘轉往完走觀音洞步道來回的最後功課。


郭董提供 GPS 顯示,連登枕頭山及其西峰的里程與全程爬升高度各約 6.3 k 317 m (氣壓起伏高度,GPS 起伏高度約 450 m),蝙蝠洞、觀音洞步道的里程與全程爬升高度則各約 6.2 k 280 m (GPS 起伏高度約 393 m);本次 GPS 顯示爬升高度差異大,研判以下圖顯示的氣壓高度較合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