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媒網路評論文章分享 (游盈隆專欄:歷史將如何記錄今天的九三軍公教大遊行?)
今天,9月3日,醞釀多時的軍公教大遊行正式登場。這一天,歷史會留下記錄,因為這是中華民國史無前例的一次;但歷史會留下什麼記錄?端看今天遊行群眾的訴求和表現。
中華民國退休的軍人、公務員、教師為什麼要結合起來上街抗議新政府?表面上是「反污名,要尊嚴」,實際上是要捍衛既得利益。退休軍公教人員為了捍衛自己的既得利益上街抗議,合理嗎?有正當性嗎?這問題的答案在此時此刻的台灣恐怕是嚴重分歧的。有人認為合理,有人認為不合理;有人認為有正當性,有人認為沒有正當性。如果問,多數台灣人會怎麼看這一件事?我的直覺是,多數人會說軍公教上街不合理、不具正當性。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沒有人會否定退休軍公教人員有權上街抗議,因為台灣是一個民主憲政的國家。
近代政治科學之父,尼克洛馬基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480多年前曾在「君王論」寫下這段話:「……大多數人都滿足於風平浪靜的生活,因此,你(君王)只要不奪取他們的財產和毀壞他們的名譽即可。」馬基維利還說:「人們對於財產的喪失比死了父親更不容易忘記。」馬基維利對人性的觀察,在此時此刻的台灣是相當有啟發性的。軍公教大遊行表面的主訴求果然就是「反污名,要尊嚴」,但大家都知道,真正的目的是避免退休金縮水或嚴重縮水。軍公教大遊行出現在台灣21世紀歷史的舞台,先建構並提出正當的論述是需要的,接下來就是和新政府討價還價的開始。
蔡英文新政府上台,年金改革列為重中之重,相關決策者頗有不成功便成仁的覺悟。年金改革要做成功,主其事者必須練就乾坤大挪移的神功,才可望恰到好處、恰如其份的將社會一部份人的錢轉移到另一部份的人口袋,又不導致當事人嚴重的相對剝奪感。沒錯,一場有意義的國民年金改革勢必牽動大規模社會財富的重分配;相較於千萬勞工艱苦打拼一生只領取微薄的退休金,台灣退休軍公教人員的待遇是極為優渥的,簡直就是貴族待遇。在一個強烈追求社會平等的年代,新政府考量國家長期整體的財政健全、社會平等、世代正義及提供全民安全有尊嚴的退休生活,不得不進行財富重分配,出發點良善,自也難以責怪其違反馬基維利的告誡,「剝奪人民財產、毀壞人民名譽」;只不過年金改革的推動在一個經濟遲蕭條的年代進行,難免怨聲載道,好事多磨。
總統府年金改革委員會自成立以來,據說已開過十幾次會議,成效如何?坦白說,外界一頭霧水。只知道軍公教代表大鳴大放,吹鬍子瞪眼睛,情緒激動,而其他代表聲音則相對微弱。到目前為止,社會不知道新政府葫蘆裡賣什麼膏藥?年金改革是否胸有成竹?政府認定的合理所得替代率是多少?十八趴究竟要怎麼改?通通莫宰羊。年金改革會議一開始又高調堅持共識決,讓有識之士感覺這個政府天真爛漫到不可救藥的程度。共識決,精神上、實質上就是少數否決。意圖以共識決來決定年金改革,讓荷包即將大幅縮水的人,心甘情願的配合演出,彷彿要一個自認冤枉的人在斷頭臺上自動把頭伸出來,被斬頭一樣,可能嗎?如果共識決可行,那今天軍公教大遊行何以上路?何必上路?
在我看來,刺激今天軍公教大遊行上場的一個主要誘因,是新政府的決策風格。的確,政府年金改革以摸石子過河的心態,邊開會邊思考,舉棋不定,導致了某種政策的不確定性。這不確定性,一方面增添軍公教人士的焦慮感、被凌遲感;另一方面,也讓軍公教人士燃起一線希望,以為可以藉聲勢龐大的抗爭行動迫使蔡政府最後讓步,以避免損失或達到利益損害極小化的目的。
年金改革一年為期,全民引頸企盼圓滿成功,但過程中風風雨雨難免;蔡總統和相關決策者必須堅守核心價值和改革的底線,否則將功虧一簣。馬基維利另有一段非常有智慧的話,他說:「……一個君王如有善變、浮動、懦弱、膽小、猶豫等等名聲,就會遭受輕視;因此,他應像避免暗礁一樣地避免這些。他應該試圖在行為中顯示出崇高、果敢、沉著和堅定的氣質。」我是如此的盼望新政府及其領導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