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日 星期三

人間福報專題報導分享 (登山樂療癒身心 征服自己無事不成)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笑是可以傳染的!」有群癌友一點都不憂鬱,治療時都在瀏覽手機中的相簿,他們說:「相片給我們力量。」究竟什麼相片這麼有魔力?答案竟是罹癌後每周一次的山訓紀錄──他們現在都是登山社的一員。

揪病友登玉山 鼓舞身心靈

這個登山社成立得很特殊,是由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支持的,放腫科主任鄭鴻鈞建議:「癌友常因病情坐困愁城、自我放逐,除了在診療方面給予專業協助,更應在心理與生理上正向鼓舞,畢竟癌症非絕症,要帶他們走出陰霾,重新過活。」便在醫院20周年提出帶癌友登玉山的構想,一舉獲得院長支持,而執行就交給有登山經驗的院策部主任林至常。

林至常年輕時愛爬山,深知登山之樂,果然2010年社團成立後,病友爬上癮,從每個月山訓一次、加強體適能,變兩周一次,甚至每周一次,他笑說:「這群3075歲的宅男宅女爬出心得了,不只在山頂分享療癒歷程,談出快樂,更因為活動結束後的餐聚聚出友誼。」

他們最初的目標是玉山,但因排雲山莊整修,才改為密集山訓。令人訝異的是除了康復的癌友,尚在治療中的人也迫不及待加入高達365名成員的登山群組,因為他們練習時的笑聲與開朗心情太吸引人。過去每周六,他們都會從上午8點走到夕陽西下、萬家燈火,今年更刺激,將在113日挑戰玉山前峰,完成每年爬一次百岳的心願。

許多人會問:「體力大不如前,如何爬百岳?」林至常說:「我們有很多領隊,有前導的、押隊的,如果爬不下去,領隊都會帶他們下去;我們與眾不同的是絕對不搶快,會顧好每個人,讓他們輕鬆的參與。」路途中的關懷也隨處可見,有山友說,主任不只犧牲假日陪伴,有時甚至備好早餐,因此有更多參與意願。

爬山需要的體適能必須多練習,所以山友的家人都一同參與,間接凝聚情感。此外,山友對生命的豁達與感悟讓林至常如獲至寶,覺得能媲美論語、聖經,如:「生與死是人生唯一確定的事,我們有這個機會生病,並在過程中學習,學會感恩跟珍惜,真的是很大的福氣」、「或許你有一萬個明天,但你只有一個今天,能走多遠就多遠,能爬多高就多高」、「從殿後到走完4連峰,證明只要有毅力必可挑戰成功」。

罹癌本是不幸,這群人樂於分享他們得到無法根治的「山癌」,開玩笑說醫院為他們開了全國唯一的「山癌科戶外門診」,有「輕症—A咖診」、「重症—B咖診」、「混合症—A/B咖診」等按照體能狀況區分的治療行程,每年都擬訂「攀登百岳」的計畫,還有鐵騎之旅,以建立「征服自己就無事不成」的信念,活出美好人生。

營造快樂生活 降低致死率

除了登山、騎單車,醫院還促成癌友關懷弱勢及參訪慈善機構、偏鄉學校的機會,林至常說:「登山是讓心情快樂的泉源,關懷則豐富心靈。」

原來和信醫院受大眾集資建立,也認為「取之社會就該用之社會」,因此八八風災時院方發起定期捐款,並帶病友、山友到偏鄉,「當他們看到受贈機構、外國修女對重殘者的照顧及學校師長對孩子生活、教育的用心,既感動又多感觸。」林至常分享,去年登山隊伍在前往大雪山的途中,一名山友就聊起拜訪弱勢的心得,認為可以結合更多社會資源,讓小朋友獲得更多學習、成長的機會,談到激昂時他們竟將「濟世」之情化為實際行動,每餐敘一次都捐一點錢讓善款積沙成塔,今年還打算於127日、和信醫院發起「台東日」,號召大家出錢出力、幫助有需要的人。

若問登山與關懷弱勢為什麼對病友身心影響如此巨大?林至常說,根據研究,若醫生把對病人的追蹤、關心時間拉長,或者透過群體互動療癒身心,對存活率將有很大幫助,而這樣的作法在歐美國家行之有年,因為「擔心復發」對癌友造成難以負荷的壓力,所以癌症不是把療程做完就好,需要更多類似於全人照顧的活動讓他們紓壓、建立自信。因疾病走向孤獨、閉鎖的人,容易失去存活機會,「支持團體」相形重要,所以山友笑說:「療癒身心的登山社,治病功勞不輸給醫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