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1日 星期四

喀報報導分享 (新生命的推手黃河明)

總協調前記:驚傳慈善人士,前台灣惠普科技董事長黃河明昨日墜樓離世,特分享數日前出刊此篇有關他的報導文章,文章中林進興董事長是我小學同學
記者 陳佩瑄 文  2019/10/27


穿著素淨的白襯衫,黃河明娓娓道來他的故事,隨著他的一字一句,時空場景拉到了台大醫院的加護病房中。那一天,黃河明半身不遂的表哥躺在病床上。肝功能衰竭,又加上氣切,無法講話,只能依靠眼神注視著醫院特有的注音板,試圖要把訊息傳達出去。一開始拼了「八德」兩字,一時之間,黃河明還不明白那是什麼意思,表哥只好又拼「協會」這兩個字,黃河明這才明白,那是表哥未完的心願:八德協會。

成功企業家 更是慈善家

民國五十九年,黃河明於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畢業,曾擔任惠普台灣分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在民國九十二年,黃河明選擇自行創業,擔任悅智全球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除了這些顯赫的經歷,黃河明還有個偉大的志業,他是脊隨損傷潛能發展中心的董事,更在民國九十七年七月創辦了新生命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為脊隨損傷患者盡心盡力。

脊隨損傷潛能發展中心是黃河明表哥蘇匡弼和現任董事長林進興,以及脊髓損傷朋友們所共同創辦。在一次演習意外中,成績優異的蘇匡弼成為脊隨損傷傷患,一輩子無法站起來。當時他一度很絕望,直到神父劉健仁幫他復健,送他一台電動輪椅,甚至幫他找到工作,使他人生就此改變。之後,經過一位醫生的介紹,幾位「輪椅朋友」決定一同成立中華民國脊髓損傷者協會,為脊髓損傷傷患發聲。草創初期,因為沒有資金,使得協會只能在八德一處鐵皮屋運作,裡頭設備簡陋,環境相當差,因此他們希望能在桃園創立新的協會: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

在醫院時,看到表哥在病危之際,仍心繫著協會的事,黃河明深受感動,因此含淚答應表哥幫忙協會。「之後沒多久表哥就過世了,過世後我就覺得我有責任要來完成他未完的夢,一個人在那麼辛苦的情況下還注意這樣的事情,代表這一定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於是黃河明接下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董事一職。

因要建造新的中心,需要九千萬元的資金,這使得黃河明相當苦惱。「表哥啊,你總要指引一下吧,我又不是神仙,我哪有辦法。」瓶頸中的他常對著天這麼祈禱。就在某一天,黃河明的心聲竟然靈驗了,在參加一次好鄰居基金會的會議上,他遇到了統一基金會的執行長,執行長解協會的狀況後,決定把超商中消費者所捐的零錢,全數撥給脊隨損傷潛能發展中心,三個月下來共募得一千九百萬元。經過大家一番努力下,九千萬終於全數募得,因為深受外界善心人士的義舉所感動,遂把此處稱作「新生命之家」。

新生命之家 創造新生命

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一千名以上的脊椎損傷病患,許多傷者一開始都無法接受自己無法再站起來的事實,因此會有低潮、甚至是自殺的念頭。黃河明表示:「脊髓損傷不只對病患是一大打擊,對家庭及社會也是一大負擔。」他們希望藉由成立這個組織,協助這些人調適心理與生理的改變,並且擁抱新的生命。

脊隨損傷潛能發展中心每一年都會訓練八十名脊髓損傷患者,在訓練期間,所有傷患必須在中心居住。而訓練課程從起床、上廁所這些生活自理訓練,到開車、架設網頁這些職業訓練都有。

「現在有些傷友回去提議說要去租房子,家人反而都跳出來說不要這麼快,要是不久他又考上執照,自己開車回來的話,連媽媽出去都要他載呢。」黃河明打趣地說。其中最令黃河明感動的是這些傷友的家人很少遺棄他們。有些傷友想要離開父母,到外面獨自生活,反而會被家人勸退,還要中心的人幫忙說服傷友父母,為他們掛保證,父母才肯「放人」。

由於器材費用昂貴,加上訓練傷患龐大的支出,脊隨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常常入不敷出。為解決這種窘境,黃河明想到了社會企業這個概念,利用新生命資訊股份有限公司來賺錢,賺來的錢再拿來中心使用,使中心有一份穩定的收入。此外,黃河明最近更結合台北愛樂,舉辦公益慈善音樂會,期望為傷友爭取更多資金。

給一根有保障的釣竿

中心提供給他們的不只是心理輔導、生活自理,甚至還有職業訓練,希望他們能靠自己的力量賺錢,不再成為家庭的負擔。黃河明說:「畢竟給人一條魚跟給一支釣竿是不一樣的」他不想要這些傷友只是靠別人的募款過日子,於是他幫忙中心推動許多業務,像是電話客服、建置網頁、製作美宣品以及電子書APP,還會幫傷友牽線,爭取企業進用他們。為此,黃河明還想出「友善企業聯盟」這個概念,企業藉由簽署契約,承諾進用脊隨損傷患者,為這些傷友打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目前新竹科學園區已有十六家公司進行簽約,給傷友更大的保障。

曾在中心復健,現在已出來工作的傷友王自賢表示:「新生命帶給我一個希望,一個期望」因為有了中心的協助,王志賢有了工作,讓他對未來充滿希望,後半人生的目標也可以放得更大。

一路走來 始終如一

黃河明表示自己從小就熱心公益,喜歡服務別人,國小三年級擔任班長,常會兜售紅十字或羽毛,以幫助肺癆患者,長大後更因熱心助人,博士延畢兩年。

民國八十九年,黃河明覺得在惠普沒辦法有更好的發展,因此決定離開,繼續進修博士,進而自行創立公司。沒想到他辭職的消息一公布,各路人馬皆來招兵,政府延攬他擔任資策會董事長,交通大學也請他當思源基金會董事長,不過這些工作都是無給職,必要時還得自掏腰包,正因為人太「熱心」,常使他沒時間念書,讀博士讀了七年才順利畢業。雖然如此,黃河明態度依舊沒有變改,「我可能天生就願意做這些事情」他這麼說。

現在,黃河明投入七成的時間做公益,三成的時間在工作上。在做慈善的過程中,難免會遭遇到一些挫折,尤其是在募款時,常常會被別人白眼。但黃河明認為:「這個事情不是對一個人,對整個家都是很重要的。我們做這些事情,好像被一股力量不停地催促往前,怎麼做都還是不夠的。」有著這樣的信念,黃河明不曾退縮,看到這些傷友的經歷,讓他更懂得知足、感恩,較容易接受以前不容易接受的挫折。雖然社會已越來越接納這些「輪椅朋友」,但願意雇用這些傷友的公司還占少數,黃河明希望有一天,企業也能真正接納他們,讓傷友在生活、經濟上都能獨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