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1日 星期四

693 旅記 (台中和平南阿冷山、中阿冷山、阿冷山、阿冷山前峰)

阿冷山 (1540 m1546 號二等點) 位於台中和平谷關附近,裡冷部落南方略偏西地帶,高於附近白毛山 (1540 m) 與唐馬丹山 (唐麻丹山,1305 m) 兩座屬於谷關七雄中級山,惟其位於裡冷部落溪畔登山口會因大雨所致溪水暴漲而無法前往,也因此成為當初谷關七雄選拔遺珠。

裡冷部落位於中橫 26 k,地處大甲溪與裡冷溪交會處,是一塊海拔約 600 m 沖積扇;裡冷音譯自泰雅語「Lilang」,意為來自深山的人,也有天賦異秉之意。

裡冷部落遠祖來自南投仁愛紅香部落,日治早期遷至今瑞岩部落對岸布布爾溪上游,之後翻山越嶺數度遷徙,最後遷來裡冷與松鶴建立部落泰雅族人據說係來自阿冷山南面山稜下一個 300 多人部落;裡冷部落建立伊始只有 8 戶,目前增加到 114 戶  400 多人,幾乎全是泰雅族人。

阿冷山山名取自日治時期蕃社名稱,原意應該就是深山,此行登此深山不走從裡冷部落入登傳統路線,而是選從南投國姓長興林道前往,可藉此追溯從前泰雅人遷徙到裡冷部落定居移動路線。

一行 2 9 人車程輾轉進入台 21 線,於 17.1 k 轉經長雙橋,續轉經下坪橋,進入長興林道,行駛至林道 8.1 k (根據路邊樹幹上噴漆數字) 路邊,展開行程。

行程紀錄如下:

1146  沿水泥路上行,後來轉為泥土路

1206 林道鞍部岔路 (前往阿冷山,右往南阿冷山
1209-1212 南阿冷山 (中川山;1198 m6585 號三等點);樹木扶疏林間山頭 

1215 回經林道鞍部岔路,循泥土路續往阿冷山 
1220 稜腰線分岔點 (左岔接稜徑);續行右前廢林道泥土路 

1235-1240 前述稜腰線會合點  
1240-1244 不取左繞廢林道,直行到稜徑入口;出發後至此走走停停,速度緩慢  

1244-1302 進入稜徑,幾乎一路上坡,到「1421 峰」或稱中阿冷山,是一座滿地枯葉,山頂腹地可容納約 20 人林間山頭

1302-1329 中阿冷山午餐休息;在此期間,先是文宗循右岔獨往阿冷山東南峰,之後隨著後面 4 人來到,除了我之外在場其餘 3 人先行上路,續往阿冷山

1329 重啟腳程,向前下坡續往阿冷山  
1339 滿地落葉無名林間山頭;地上一根方形柱,不知是木柱還是水泥柱 

1339-1355 下坡轉上坡,拉繩陡上至另一稜間無名山頭;途中陸續超越之前先離開中阿冷山夥伴 

1403-1405 拉繩陡上,登抵阿冷山 
1410 離開阿冷山,續往阿冷山前鋒;早先獨自前往阿冷山東南峰文宗剛好趕到,跟隨前往 

1424-1426 阿冷山前峰 (1520 m);山頂一棵粗大闊葉樹,樹幹上釘著登頂牌 

1426 從阿冷山前峰原路回走  
1436 擋路大倒木枯幹 (可能是紅檜
1446 阿冷山 (回程途中多了來不及加走到阿冷山前鋒、跟著回走文鴻);回抵此峰時,看見 4 位夥伴在場休息等候,較早登頂徐老師和老鄭擔心下雨而於稍早先啟動回程  

1457 離開阿冷山,原路下山;山雨欲來感覺  
1526-1528 中阿冷山;原想在此等候落後夥伴來會合,因雨勢轉大不耐久候,乃與文鴻先離開,繼續踏向歸程,責任心重文宗回頭去迎合後面夥伴共患難 

1528-1636 從中阿冷山回到停車處;約 20 分後,全員雨中平安歸來,圓滿結束行程


此行從南投國姓長興林道 8.1 k 前往阿冷山順登南阿冷山,路線整體而言溫和好走,沒任何驚險難行之處,所以全員登頂阿冷山乃是預料中事,毫不意外,不過一舉增加兩座位處偏僻有三角點冷門山經歷仍屬難得,所以還是要恭喜大家。

以下 GPS 行走記錄由陳老師提供,未記錄到阿冷山與阿冷山前峰間一段加走往返里程與總爬升分別超過 1.6 k 190 m;部分照片由惠芳提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