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6 旅記 (新北雙溪石笋尖、燦光寮山、石笋古道、楊廷理古道、燦光寮古道)
此行安排連登雙溪石笋尖 (269 m,土調圖根點;笋與筍同音同義) 與燦光寮山 (738 m,一等點與一等衛星控制點)。石笋尖位於台鐵牡丹車站東北方,是一座山形不像竹筍名不符實平緩山頭。
燦光寮山是基隆火山群第一高峰,也是雙溪最高峰,天氣晴朗空氣清澈時山頂周遭無遠弗屆,無敵展望令人歎為觀止,除了草山、半屏山、無耳茶壺山、基隆山等附近山頭歷歷在目,可收入眼底較遠地景地物不勝枚舉,諸如:瑞芳深澳漁港經基隆八斗子與和平島延伸到萬里野柳一帶海岸線、基隆嶼,東北角海岸線、三貂角燈塔、龜山島、基隆北方三島 (棉花嶼、花瓶嶼、彭佳嶼)、台北 101 大樓等等;據說能見度夠好時,燦光寮峰頂更可眺及 100 多公里外南湖群峰與帕托魯山等百岳高山,甚至日本與那國島。
一行 2 車 7 人車程到台鐵牡丹車站旁無牆鐵皮屋停車場下車,展開行程。
行程記錄如下:
1005 停車處出發
1007-1009 參觀設於路旁小公園「越南十二生肖浮雕」;沒人完全認出浮雕中十二生肖是剛好而已,除了有些動物浮雕模擬兩可,包括有像犬又像虎者,不過無法完全看透關鍵在於越南十二生肖以貓代兔;越南有貓年無兔年背後原因不詳,有一說法是當初中國十二生肖傳入越南時,屬兔的卯年讀音像漢語貓年,久而久之貓就取代兔,成為越南十二生肖中一員;另外一說是越南老鼠多到讓人傷透腦筋,而貓是老鼠天敵,尤其越南人相信貓咪可帶來風調雨順五穀豐收,故而用貓年取代兔年,取其吉祥之意
1013 石笋古道石階登山口 (牡丹
53 號民宅對面);石笋古道是從前牡丹、石笋、燦光寮等聚落間通聯山徑,此上不遠一段古道已被闢為道路
1023-1024 水泥道路右側山徑入口 (藍天指標往石笋尖、石笋古道)
1041-1043 古道越嶺鞍部岔路
1043 上行左岔
1043-1048 石笋尖
1050 回鞍部岔路,續行左岔
1102-1104 石厝遺跡;取景廢石厝斷垣殘壁,拍攝「窗裡女人 vs. 門口女人」的雙姝競妍歷史性合照
1118-1120 越過石頭溪
1121 竹林岔路指標 (左往三分仔百年土地公、燦光寮古道、大牛埔山,右往燦光寮 6 號);取右岔
1125-1133 又見廢石厝遺跡
1133 穿過廢石厝旁與竹叢間上坡山徑
1144-1146「高不成,低不就」,難以通過擋路矮樹叢,幸好有俠女挺身而出,幫忙解決問題
1148-1150 過溪
1150-1230 午餐休息;夥伴多選在過溪後岸上平台用餐;只有政群兄與我選擇留坐溪谷石頭上
1230 續行
1247 石砌小土地公
(「福安宮」)
1249 往燦光寮 6 號及 12 號民宅岔路;取往12 號民宅續行;不久後陷入芒草路困境約 15 分,密密麻麻芒草嚴重妨礙通行
1318-1321 迂迴繞過無法強行穿過芒草障礙,出抵趨於荒廢水泥路
1322 上行右向水泥路
1331-1335 燦光寮 12 號 (土埆石牆三合院古厝);建於 1715 年 (清國康熙 54 年),已有 300 多年歷史,也是現今燦光寮地區唯一保存良好古厝,屋主簡士為是曾居住於此第 24 代子孫,約 30 年前他隨父親等家人遷離後很少回來,近年來因新北市政府推動讓淡蘭古道重現天日計畫,讓簡先生重新思索檢視燦光寮古道所經這座古厝的存在意義與價值,決定要加以修復並重現古厝週遭水梯田
1335 進入燦光寮 12 號古厝旁竹叢邊石頭山徑
1344 「黃吉祠」;祠旁邊有一石碑,上面刻字除了「建築黃吉祠石碑」,還有捐款建石碑的人名與捐獻金額,此祠應是陰廟,可能是黃姓家族所建祖先宗族祠堂,也可能是附近居民挑選黃道吉日為進出此間身故無主旅人而建萬善祠
1345 岔路指標 (右往慈願寺 2985 m,左往燦光寮鋪跡 1085 m) ; 取左出水泥路
1346-1347 指標 (黃吉祠
70 m,燦光寮鋪跡 1015 m)
1347 進入往燦光寮鋪跡山林土路
1354 指標 (黃吉祠 165 m,燦光寮鋪跡 920 m)
1409 過涓涓小溪
1411-1413 綠林間駁坎
1416-1421 燦光寮鋪跡;傳說十九世紀初,清廷為加強海防,在此建造監視海岸軍事基地,後因噶瑪蘭廳設立行政業務增加而在此增設傳遞公文郵遞站,也是當時交通往返淡蘭必經之處;曾是台灣歷史上少見結合軍用與郵遞功能的此處塘鋪大站目前不見房屋建物,但從周遭完整駁坎與道路系統仍可看出當年規模
1421 三岔指標 (黃吉祠
1075 m,燦光寮鋪跡 10 m,柑仔店遺址 845 m) ;取往柑仔店遺址
1428 前年巫里岸山行所經廢石厝 (620 旅記)
1429 馬達遺跡
1430 吊橋頭基座遺跡; 從黃吉祠附近岔路指標至此所經屬於楊廷理古道一段,楊廷理古道是淡蘭古道網中歷史久遠路線,可回溯至 200 多年前,曾是當時主要官道,設有汛塘以及前述鋪遞站
1431 拉繩踏石過溪
1434 三岔指標 (回往楊廷理古道,左往燦光寮古道牡丹水壩舊址 500 m,右往柑仔店遺址 450 m) ;取右岔
1437 小木橋;路旁岩壁有一小瀑布,清澈瀑流令人神清氣爽
1442 指標 (回往楊廷理古道 120
m、水壩舊址 800 m;前往柑仔店遺址 320 m)
1443-1446 柑仔店遺址;遇見兩位高挺俊秀年輕人,咱們兩位歐巴桑沒女兒卻跟人家問東問西
1459-1501 指標 (柑仔店遺址
600 m,金山福德宮 1820 m)
1512 開闊台地泥土路 (屬於草山戰備道) 分岔指標 (右往金山福德宮 1420 m);取直行
1524 走過頭折返點 (陳老師沒走錯)
1527 福德祠土地公旁只剩殘牆廢磚屋 (牆上有往燦光寮山老舊藍天指標牌)
1528 福德祠
1531-1534 循稜上坡芒草徑;之後往山頂途中經過數處拉繩攀爬關卡
1545-1607 燦光寮山;山頂風光無限好,不過烈日當頭無處閃躲
1607 原路下山
1628 福德祠
1629 福德祠旁只剩殘牆廢磚屋
1651 柑仔店遺址
1702 回經路旁岩壁有小瀑布小木橋
1704 三岔指標 (左往楊廷理古道,右往燦光寮古道牡丹水壩舊址 500 m,回往柑仔店遺址 450 m);取右岔
1707-1712 小木橋一而再、再而三,經過三座
1714 牡丹水壩舊址;牡丹溪長約 26.8 k,屬於雙溪流域中最短一條河流,牡丹溪谷為清國時越過三貂嶺南下宜蘭要道,日本時代為解決因採礦而帶來繁榮與眾多人口的金瓜石飲用水源不足問題,在此牡丹溪上游設立自來水抽水站,如今已廢棄,但尚留存攔水壩、抽水站機房、以及輸水管線等設施
1730 剛整修過溪岸駁坎土路步道
1734 路向里程指標 (前往牡丹車站 3340 m、金字碑古道1335 m,回往水壩舊址 1110 m,另有往貂山古道右岔指標
1740「十三屋 32 號」民宅
1744 三貂親水公園導覽牌 (近旁有三貂橋)
1747 路向里程指標 (牡丹火車站 2.0 k)
1755 過政光一號橋
1756 「政光 6 號之 6」民宅鐵柵門
1809 外牆漆字「福德正神」土地公廟
1812 牡丹國小
1816 福壽橋
1817 石笋古道石階登山口對面牡丹 53 號民宅
1819 回到停車處
此行多半時間徜徉於山林古道,緬懷先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艱辛,慶幸自己生得其時,不必太過勞碌奔就可換得安穩生活。
*GPS 記錄由陳老師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