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6日 星期三

746 旅記 (新北烏來哈盆古道順登志良久山)

此行規劃走新北烏來哈盆古道順登志良久山 (756 m4172號三等點) ,哈盆古道 17 年前走過 ( 25 次活動),但志良久山緣慳一面迄今。

 

「哈盆」源自泰雅語「Habun」,原意為雙溪匯流處,哈盆古道因有哈盆舊社 (今哈盆營地) 而得名,此舊社名稱源自其位於南勢溪與哈盆溪匯流處。哈盆古道周遭山區為臺灣少數保有低海拔原始闊葉林區域,具亞熱帶雨林生態系環境特質,號稱臺灣的亞馬遜森林。這條古道原是泰雅人狩獵、訪親、通婚的社路,日治時期歷經隘勇線與山地警備道路兩階段變遷,如今成為熱門登山健行路線,也是喜歡露營與釣魚民眾口耳相傳勝地。

 

哈盆古道全長約 10 k,走此路線一般從烏來福山哈盆產道靠近路底古道入口 (=卡拉莫基步道入口) 進入,沿南勢溪上游方向而行,經南勢溪與波露溪匯流地,續經南勢溪與露門溪匯流地,以迄終點目標哈盆營地;早年古道在此營地有兩條延續路線,一條向東沿著哈盆溪上溯越嶺至宜蘭員山雙連埤 (雙連埤越嶺道),另一條向東南沿著南勢溪上溯,越嶺中嶺山至宜蘭大同崙埤部落 (中嶺越嶺道)

 

志良久山屬於雪山山脈支稜山頭,日治時期地圖將此山標示為「シラック」(Silaku),日文譯名為志良久;シラック是泰雅語譯音,原意或許是獵場,但純屬臆測,真正原意有待考究。志良久山為日治時期烏來福山橫貫宜蘭大同隘勇線所經,山頂附近有處監督所遺址。

 

一行 2 7 人到捷運新店出口會合,隨後共續車程到烏來,右轉過橋進入北 107 線,經約 17 k 到福山,左轉過福山橋,續行到靠近路底下車 (停車處與哈盆古道入口相距約 100 m,路底為波露山登山口),展開行程。

 

行程記錄如下:

 

0938-0940 從停車處緩步下到古道入口

0940 進入古道入口

0949-0950 過小溪,拉繩上竹林稜岔 (左往波露山)

0955 離開稜岔,續行右下

1028 跟到同伴們身後

1037-1039 踏石過溪 (古道約 3 k)

1046 過溪,上簡便小木梯

1052-1053 經林間空地,旋即又經另一林間空地

1114-1116 拉繩下陡坡,挨近溪畔

1117-1119 踏石過波露溪 (古道約 5 k);不用脫鞋

1119-1133 過溪後等候陳老師來會合

1147 小瀑布 (高約 5-6 m)

1208 小溪潭

1217 透過綠林間隙,俯賞寬廣清淺溪床

1218 山腰小徑

1225 吊橋頭鋼纜線遺跡

1227 露門溪畔;夥伴們多已過溪在對岸休息以待

1227-1301 過露門溪後午餐休息 (古道約 7.5 k);水深達膝蓋,過溪需脫鞋

 

1326-1328 設立 9 k里程樁處岔路指標 (左往志良久山 1182 m,前往哈盆露營地 1080 m)

 

1328 陡上左岔

1329 志良久隘勇監督所遺址 ();有石塊堆疊成牆垣/駁坎遺跡

 

1341-1401 遇見遠翠登山隊路條,不久後上到偏離正途右側無名山頭,接著硬切下到此無名山頭與志良久山間山谷平台;地面有不少同類苔癬植物生長所形成小群落,景象頗特別

 

1402 找不到上志良久山適當途徑,強切而上

1408 上切途中遇見粗大枯木樹頭

1413 接到上山正途,看見老舊路條

1415-1426 志良久山;4 位夥伴一同登頂,山頂基點周邊不見任何登頂牌,顯示少有專登此山而來者

 

1426 下山途中遇到淑敏;一路尾隨護送而來陳老師只聞其聲不見其影;他趁機開溜,欣然放棄唾手可得志良久山三角點

 

1426-1442 轉向陪淑敏再上志良久山

1442-1450 從山頂下到岔路指標 (左往哈盆露營地 2040 m)

 

1457 回到前述誤上無名山頭起點

1515 志良久隘勇監督所遺址 ()

1516 古道9 k里程樁處岔路指標

1542-1543 過露門溪

1543-1554 露門溪畔停留休息

1610 小溪潭

1628 小瀑布

1640-1641 過波露溪

1707 前述簡便小木梯

1714-1716 踏石過溪 (古道約 3 k)

1718 鑽樹洞

1732 拉繩陡上

1735 容易滑落土石山腰路段

1740-1741 昏暗天色中回經上午所經兩處林間空地

1801 未使用頭燈情況下,通過古道入口出馬路;稍後上到停車處,結果發現應先回來 4 位夥伴中少了 1 幸好後來獨自平安歸來7 點過後等到剩餘兩位夥伴點著頭燈從古道走出馬路滿臉疲憊自不待言

 

此行途中進入夢遊夢到一隻公雞和一匹母馬共同參賽一場長程競走,表現本來不分軒輊,眼看即將雙雙達陣出現共贏場面,沒想到不耐吃苦公雞臨時抽腿退賽,無法堅持到最後一刻。結果當然是馬勝雞,所謂「馬殺雞」就是由此而來。夢遊雖是「凊彩講講」,但與此行情節好像有若干巧妙符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