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2日 星期二

513 旅記 (新竹尖石八五山古道、內鳥嘴山)

新竹的尖石、關西與五峰各有一座鳥嘴山,前兩座位於同一山系裡外側,因此分別被稱為內鳥嘴山與外鳥嘴山。

本社登過 4 次內鳥嘴山 (1749 m,三等點及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碑), 包括 2 次水田林道支線經北得拉曼神木群路線 (338 365 旅記)1 次煤源攔沙壩路線 (433 旅記)1 次經拉庫山路線 (437 旅記,我因痛風發作沒登頂),以及 1 次經復興防列區山路線 (458 旅記,無心插柳的美麗意外)。 這回內鳥嘴山行取煤源八五山古道路線。


尖石新樂村煤源一帶地區或稱八五山,八五山古道是從前宜蘭棲蘭與尖石煤源兩地泰雅部落往來舊路,日治時期軍隊執行「理蕃政策」,曾利用此古道進行新竹、宜蘭與桃園三方「會師」,藉以阻斷不同泰雅部落的聯合對抗。


本社循八五山古道登過李崠山,當時 GPS 記錄顯示原路去回距離與爬升高度分別約為 17.6 k 1360 m (439 旅記),這回循此古道登內鳥嘴山料想會稍簡單些,但仍可走得很過癮,事後看來確然如此。


話說一行 5 21 人分從台北與土城出發,前往台鐵新竹內灣支線合興車站停車場會合;後續車程途中,不期然得知在合興車站加入同車共乘的國勇與我「同年」,欣喜之餘,邀他此行一定要拍雙人合照;後來差點忘了此事,直到晚上在福勝樓聚餐時想起才趕緊補拍 (因長年來經常遭受山林間風霜雨露摧殘,合照中的我看來年紀大一點乃是理所當然,所以不用懷疑)

車行抵達 120 縣道終點 ( 42 k),過八五山大橋,循左側產道到達路底設有鐵柵門岔口前停車,稍後展開行程。


以下是簡單行程紀錄:


0955 啟程

1006 誤入溪谷回走途中 (來回需耗約 10 分鐘)

1043 古道途中九芎奇木

1058-1102 石桌岔路 (右往李崠山,前往內鳥嘴山);長方石板真像一張石桌,旁邊另有可充當座椅石塊


1112 稜岔闊地

1115 廢塌鐵皮屋

1124-1126 岔路 (右往防列區山,前往內鳥嘴山)

1149 高約 1600 m 無名山頭 (1603 峰」)

1159-1225 鞍岔空地

1225-1245 從鞍岔空地走到內鳥嘴山;此末段登頂路真是陡,如無繩子或樹木根幹輔助,恐難以安然通過;在 458 旅記中,我形容這段為「哭坡」

1245-1350 內鳥嘴山;與飛霖相偕登頂時遇到來自新竹 4 人隊伍,看來都是經驗豐富登山老手,簡單聊了幾句,並請他們供我拍照留念;在山頂停留期間,先後共有 12 人登頂

1350 原路下山

1400 遇到迎面前來的綾音、麗琪與國勇;麗琪是之前基隆觀音湖山行新朋友 (508 旅記),完登百岳在先,日前又剛完成新康山等百岳橫斷的 7 日行程 (1/1-7),只休息一天,馬上又來參加本社這趟行程,體力驚人;嬌小秀氣的綾音不惶多讓,看不出已完登 99 座百岳,讓我望塵莫及;還有多位集結來踢館的「辣椒隊」,恐怖啊!

1406 連續拉繩陡下

1422 回經高約 1600 m 無名山頭

1643 回經往防列區山岔路

1455 遇後郭董和陳老師所率領未登頂就回走人員;他們今天其實也走了不少,但還可更努力一些

1509-1523 石桌岔路

1550-1552 九芎奇木 

1640 回到停車處

行前預估此行全程實走時間恐不下 6 小時,走過後證實不需這麼久。21 位行員中,15 位走完全程,其餘 6 人也都越過「1603 峰」,直到陡上內鳥嘴山前鞍岔空地才回走,整體表現值得給大家拍拍手。

郭董 GPS 顯示:全程距離與爬升各約 13.2 k 及 1213 m,未走全程的,包括郭董的里程與爬升各約 11.5 k 及 965 m,以及淑娟等人的各約 12 k 及 1000  m。照片 (含分享連結) 一個月後隨時可能移除,存取請快。





 

















 細照片分享連結如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