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6日 星期三

720 旅記 (南投仁愛別毛山)

此行原擬路線為連登南投仁愛清流部落東北方松樹山南峰 (662 m,水資會 52 號三等點)、松樹山 (820 m,土調點) 與別毛山 (1269 m6401 號三等點),不料陳老師辛苦開車所到下車處並非規畫路線起登點;惟時間不容浪費,決定因地制宜改先登別毛山。

 

清流部落位於仁愛鄉西方,靠近蕙蓀林場,係一獨立封閉嫻靜村落,西有眉原溪,東南有北港溪環繞。此部落居民屬於泰雅族亞族賽德克族群 (Se-edeq),族人自稱部落為 Gluban (谷路邦)。日治時期霧社事件後,日本政府將當時抗日賽德克族後裔集中迫遷到此集中管理,並將此地稱為川中島 (Kawanakazima),實際上這裡並非小島,而是因有北港溪、眉原溪、阿比斯溪等三條溪包圍貫穿而得名。

 

一行 1 6 人車程南下,輾轉接投 80 線走約 1.8 k,左轉過清流橋進入清流部落,循主要道路前行,經紀念霧社事件而設「餘生紀念館」(互助村原名路 157 ),遇岔取右續行主要道路,進入路況不佳陡坡後勉強爬坡一段,停車在一處往上急迴右轉路邊 (「四號山分 21」電桿) ,展開行程。

 

行程紀錄如下:

 

1143 停車處啟程

1148「四號山分 30」電桿

1151 路邊尖銳大石

1200 2 次居高臨下拍照落後不少行進間夥伴

1158-1206 經混種檳榔與苦茶樹山坡農園水泥產道途中,邊走邊欣賞遠方視野所及白雲蒼穹下自然山野美景;苦茶樹此時盛開

 

1208 簡易農園鐵欄門 (上行左迴急轉途中右側路旁);可能是稍後所經鐵皮屋農舍出入口之一

 

1210 鐵皮屋農舍

1211 上鎖鐵皮門 (鐵皮屋農舍出入口)

1213 經「四號山分 44」電桿後右岔上坡水泥路 (回程前往探查發現路底山上有中央氣象局清流自動雨量站雨量自動測報系統 (看來新設不久)

 

1222-1230「四號山分 49」電桿近前岔路;等夥伴們來會合

 

1230-1252 全員齊聚「四號山分 49」電桿旁路上席地午餐

 

1252 續行

1302-1303「四號山分 71」電桿旁岔路 (前往眉原山、右往別毛山);轉入右岔。

 

1311結實纍纍土橄欖樹 (另側路邊有一間農寮);不禁暗亨起齊豫成名曲「橄欖樹」

 

1315 電桿「四號山分山 71 5

1317 上行經轉角路邊鐵皮屋農寮,旋即看見一棵樹形優美枝幹繁茂樟樹出現左側路邊

 

1318 電桿「四號山分719

1322 電桿「四號山分7112

1323番茄園;剩下應是採收過後不要的,覺得有點可惜,後來回經時淑敏順採了一些

 

1325 岔路 (左岔前方所見為開墾地);直行,通過長出些許雜草水泥路

 

1328-1332 電桿「四號山分7121(往別毛山路邊入口,有「歡迎光臨」與「胖胖登山隊」新布條各一);留候夥伴們到齊

 

1332 進入滿地雜草土徑,循最近剛被整闢出來小徑前進

 

1334 岔路口;取急迴轉左岔新闢芒草小徑 (回程下山時發現此新闢小徑捨近就遠,不如直行通過芒草叢生廢產道省事許多)

 

1342 稜岔;取右岔雜草廢土路

 

1351-1352 走過頭後回到往別毛山登山口 (旁有一棵樹幹相對粗大二葉松)

 

1354-1410 別毛山;感恩山頂腹地剛好容得下一行 6 人,欣見三等點基石完好無損,這顆基石令人倍覺珍貴;山頂北面視野展望甚優,較近者如谷關附近阿冷、白毛、白冷、東卯、屋我尾等中級山,較遠者如大雪山林道附近苗吹、橫嶺、稍來山等連稜山頭都歷歷可辨

 

1410 原路下山

1413-1414 二葉松登山口

1414 取右續行之前走過頭一段廢土路

1419-1423 接回前述 13 34 分所經岔路口

1429 出返電桿「四號山分7121

1434 番茄園

1450 結實纍纍土橄欖樹

1515-1516「四號山分 44」電桿岔路口

1516 進入左岔新水泥路

1521-1529 中央氣象局清流自動雨量站雨量自動測報系統;可展望及別毛山

 

1604 停車處;見好就收,來不及拜訪松樹山與松樹山南峰留待日後

 

陳老師認為此行規劃路線不可行,但我事後重新審視其實大有可為,沒能一舉完成三峰連走未免可惜。不過換個角度看,台灣已完登高山百岳山友不少,但其中到過別毛山者應該不多,可能十不及一吧?所以此行能完登別毛山別具意義,所獲成就感勝過上週六登屋我尾山。

 

陳老師 GPS 記錄別毛山往返里程與總爬山高度分別為 12.5 k 695 m,部分照片由淑敏提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