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 旅記一 (嘉義阿里山特富野古道連登東水山西峰、東水山環走 + 北霞山探路)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啊 ~~~ 啊 ~~~啊 ~~~」。此行安排嘉義阿里山兩日一夜行程,首日基本目標為特富野古道連登兒玉山 (自忠山,2606 m,森林點)、東水山 (水山基點峰,2611 m,4144 號三等點) 與東水山西峰 (水山,2600 m,附近有曾文水庫管理局所設雨量測報站),次日將專注於探訪拉拉喀斯神木群。
阿里山是嘉義縣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低鄉鎮,面積約占全縣五分之一。阿里山舊時為諸多鄒族原住民部落領土,清國乾隆年間,嘉義地區漢人自竹崎、梅山一帶入侵阿里山,與此間鄒族原住民發生武裝衝突後,在奮起湖、瑞里建立聚落,鄒族受迫退往較高山區居住,所謂「吳鳳神話」就是源起於這時期。
日治時期政府興建了嘉義市通到阿里山森林鐵路,藉此進入阿里山大量開採檜木並運到山下;此鐵路從嘉義到二萬坪長達 66.6 k主線先於 1912 年通車,1914 年此主線延長到阿里山並增設支線,總長 71.4 k;鐵路全線從嘉義到阿里山總爬升高度約 2200 m,全程經 47 個隧道、72 座橋,沿途可欣賞熱帶、亞熱帶、與溫帶等森林帶林相變化與美麗山脈、溪谷。
特富野古道或稱水山古道,全長 6.32 k,可從阿里山特富野部落或阿里山與南投信義交界處自忠兩處入口擇一進入。此古道早期為鄒族人用於打獵、通婚、探親等用途山徑,日治時期利用其靠近自忠入口一段興建阿里山鐵路水山支線 (水山線鐵道),如今古道上仍可見殘留舊鐵軌。從自忠入口進入特富野古道前段相當平緩,沿途遍植柳杉,後段轉為陡下枕木梯道,林相為闊葉原始林,四季景觀變化大,動植物生態豐富,是賞鳥勝地。
話說一行 2 車 7 人車程分頭南下到國道西湖服務區會合,之後共續車程下國道 3 號中埔交流道,輾轉進入台 18 線,經嘉義番路鄉地久吊橋旁觸口橋,途中進出嘉 132 線,接回台 18 線後經石桌 (石棹),繼續行駛到自忠特富野古道入口 (台 18 線約 95.6 k;古道入口對面是阿里山地區祝山與小笠原山之外第三處可欣賞日出玉山絕佳景點,玉山山脈上北北峰、北峰、主峰等連稜高峰歷歷在目) 附近下車。隨後與 3 位夥伴率先展開行程前,先在特富野古道入口附近吃過自備午餐便當。
行程記錄如下:
1308 啟程,通過特富野古道入口;另 3 位夥伴於此前約 5 分已先上路
1320 涼亭
1322 木棧橋
1336 里程標 2.5 k
1339 里程標 2.7 k
1339 陡上通過古道左側東水山登山口 (柳杉樹幹有昨日剛釘上往東水山指標牌)
1354 柳杉林間枯朽大樹頭
1408 水泥建物 (釘牌標示「曾文水庫管理局水山雨量測報站」)
1409 東水山西峰 (「2600 峰」);山頂無基石,但登頂牌上剛好是整數山頭標高讓人看得很歡喜
1413-1414 行進間透過樹林間隙眺賞壯麗玉山山脈連峰
1415 鑽箭竹徑
1423-1434 東水山;四周圍繞箭竹,無法展望
1434-1435 東水山旁岔路 (左往自忠山,右往北霞山) ;確認往北霞山路向後,鑽進右岔下坡箭竹徑
1440 形似多角怪獸樹頭 (左右兩眼一大一小,右眼炯炯有神)
1449 越過山坳空地
1450 仍在正確路途上
1455-1514 偏離正路,上行到靠近一座高約 2580 m無名山頭後趕緊修回正軌;在此走偏途中,看見遭棄置小型塑膠儲水桶與塑膠帆布,顯示此間有人來過
1515 註記在案遭盜採過紅檜巨木樹頭
1530 標高約 2560 m無名山頭;滿地枯落葉林間山頭,地面上有一塊被刻上「+」方形天然石;手機 GPS 顯示到北霞山還有一段路,粗估還需走約 15 分;猶豫了一下後決定續往北霞山邁進
1537 快馬加鞭途中一個閃失,發生憾事
1537-1545 孤立無援,只能簡單自理一下
1545展開折返回程;因緣未俱足,拜訪北霞山只能留待日後
1553 回經標高約 2560 m 無名林間山頭
1606 箭竹徑
1610 前述註記在案遭盜採過紅檜巨木樹頭
1622 前述山坳空地
1623 跨過裸露橫伸檜木樹根
1640 回到前述東水山旁岔路,取右續往兒玉山
1641 滿地枯落葉寬緩林間空地
1702 嶄新指標岔路 (右往兒玉山約 15 分);兒玉山乃日治時期為了紀念兒玉源太郎總督而命名,後來被蔣介石改名為自忠山,藉以紀念抗日名將張自忠將軍
1702-1711 擔心摸黑而於上往兒玉山途中折返指標岔路
1718 柳杉林間枯樹頭
1719 山徑右迴轉向處左側路旁巨木 (猜測是紅檜,但微暗天色中無法確認)
1735 拉繩陡下,走出特富野古道約 0.05 k 位置;再晚一點走出古道,勢必要啟用頭燈不可
1736 走出特富野古道入口;遇見稍早回來徐老師和王董
1741 另 4 位夥伴返回特富野古道入口;月娘當空下玉山連峰搭配瀰漫近前山谷雲海,景色真美妙
此行夥伴們均依行前規劃,順利完成連登兒玉、東水、東水西峰環形路線,唯獨我不只沒走到額外目標北霞山,後來連兒玉山也落空。不過並未因此而有失落感,因山永遠在,找時機再來拜訪就是。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此行因自己太過大意導致受傷不輕乃是咎由自取,無怨無恨,但應深自慚愧懺悔未能將此或許是命中劫數化解於無形。
第一張 GPS 是我的行走記錄 (全程距離與總爬升高度各約 11.3 k 及 1253 m),其餘 GPS 記錄由陳老師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