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 旅記 (新竹橫山大崎崠步道、騎龍古道、逃學步道、騎龍山)
新竹縣橫山鄉面積 66.35 平方公里,東北毗連關西鎮,東南與尖石、五峰兩鄉為鄰,西北與芎林鄉相接, 西面與竹東鎮隔溪為界。以觀光美食名聞全台的內灣是橫山轄內一村,然而外地民眾恐怕多不清楚這一事實,甚至不知新竹縣有橫山鄉。除了內灣,橫山另有新興、大肚、力行、福興、沙坑、橫山、豐鄉、田寮、南昌、豐田等十村;後四村合稱大山背,是橫山較偏遠、自然生態資源保留最豐富地區,也是這回行踏大崎崠步道
(大旗崠步道,大旗崠古道)
與騎龍古道
(麒龍古道) 位置所在。
原名石峽廟 (廟名取自現仍存在的石峽岩、石峽路),由藍正然先生初建於 1891 年的大山背樂善堂,2006 年經新竹縣政府審定為縣定古蹟。樂善堂位處高亢地勢,可將橫山鄉秀美山光水色盡收眼底,風和日麗時更可遠眺竹北、竹東以及台灣海峽,是賞心悅目好所在。樂善堂供奉的佛菩薩與神明包括: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觀世音菩薩,伽藍菩薩、十八羅漢、太上老君、文昌帝君、註生娘娘、至聖先師、城隍爺、義民爺 …;一百多年來,樂善堂每天晨鐘暮鼓,普渡點化過不知凡幾剛強冥頑眾生。
大崎崠步道起點位於樂善堂側後方,由此到最高點大山背山 (大旗崠,705 m,三等點) 約莫 1.5 k,途經高頂農莊,一路多是緩升石階,山頂有觀景台與涼亭;晴朗天氣時,從觀景台可展望上坪溪與油羅溪匯流而成頭前溪的溪谷地貌,更可眺及關西。除了大崎崠步道,大山背地區還有騎龍古道,茶亭古道、麒麟古道,以及逃學步道 (客家人文館後山步道),其中以騎龍古道 (全長1.5-2 k,有分岔路徑) 的自然景觀最豐富多樣、最具古道韻味;騎龍古道有三個位於竹 35-1 鄉道旁出入口,古道沿途有觀景台、一小段古石階、三座糯米橋、孟宗竹林、楊家石柱屋、以及客家人稱為「伯公廟」的土地公。茶亭古道入口位於竹 34 鄉道路旁,全長 1 k,途中也有糯米橋與伯公廟,另外還有一座仿古茶亭。麒麟古道入口位於大山背西邊田寮村產道旁,入口處有一座涼亭可作為指標。
包括新朋友咬人貓 (徐凡) 以及睽違一年多登山高手阿璋 (朱璟璋),一行 10 人喝食樂善堂免費供應溫熱綠豆湯後,10 點 20 分啟程,入登樂善堂側後方大崎崠步道石階,登頂後循產道下山途中,轉走左叉櫻花步道 (大崎崠步道支線)
。繞回樂善堂午餐休息後,續走騎龍古道、逃學步道;接著從 35-1 鄉道入登騎龍山
(510 m,總督府圖根點),下坡穿過柳杉林從另一登山口走出 35-1 鄉道;路經 35-1 鄉道與 35 鄉道岔路,續走
4 k 多 35-1 鄉道,終於下午 5 點前返抵樂善堂。因天色已昏黑還下著小雨,乃取消後續茶亭古道之行。
路線簡單,又有精通植物分類的蕨類小姐碧鳳參行,樂得放緩腳步,請她在大崎崠步道沿途為大家介紹各種植物。碧鳳教了很多,諸如:冷清草、闊葉樓梯草、(阿里山) 赤車使者、冇骨消、火炭母草、大頭艾納香、華八仙、馬告 (山胡椒)、三奈、中國穿鞘花、山棕、鳳凰竹 (鳳尾竹)、九節木、九重葛、台灣蔥木、鵝掌柴 (江某)、油桐、筆桐樹、芒萁、刺柄碗蕨、觀音座蓮、中華裡白、生根卷柏、茄苳、山香圓、烏心石、蘭嶼烏心石、錫蘭橄欖、福州杉、日本柳杉、台灣肖楠、賊仔樹、台灣油點草、紅絲線、桔梗蘭、杜虹花 (紫珠)、高粱砲、(小花) 蔓澤蘭 …;這些植物都會進入我的題庫,大家須得用心學會辨認,否則往後被我考倒難免遭受調侃。
這回一行 3 車中,陳老師載阿璋和我的車最早抵達集合地點,趁著等候空檔到樂善堂敬拜佛菩薩與神明,旋而發覺廟前自然風光旖旎如畫,美得不得了;高度不過四百多公尺樂善堂卻儼然有居高臨下之勢,除了前述可將橫山鄉優美山水風光盡收眼底,羅列油羅溪對岸的籠罩嵐霧丘巒,更讓人感受到蓬萊仙島意境。欣賞著眼前自然美景之際,雍容親切女廟祝 (?) 主動前來招呼,告知有廟方準備的綠豆湯可吃;接著她以在地人身分,如數家珍地嫋嫋說起大山背以及樂善堂的種種。大山背地靈人傑,孕育出許多學者文人;一般四、五年級生熟知的漫畫大師劉興欽出身橫山鄉大山背,卻常被誤認為是內灣人,原因應出在「劉興欽漫畫館」設在內灣村而非大山背。
據說中國堪輿奇人李建軍實地勘過大山背之後,斷定此處是台灣龍脈所在;無論此說是否為真,我都已深深愛上大山背,也對樂善堂頗有好感,所以未來一定會再來這裡登山踏青。
總協調撰
總協調撰
以下GPS (第 1 張) 由郭董提供,團照 (第 2、3 張) 由碧鳳提供
以下照片由陳老師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