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新聞分享 (登山失溫最危險 預防才能保性命)
身體產生的熱能比流失的熱能慢,就會造成失溫,原因不外是保暖衣物穿不夠、穿著衣物濕掉。嚴重失溫,可能三小時內就會致死,野外活動失溫喪命機率比高山症高,專家說:「野外活動民眾要記住,失溫發生致死率高,但預防才是王道。」
台中市消防局山域搜救教官林擁世表示,預防失溫發生比如何處理重要,正確穿著,可有效預防失溫,穿排汗內衣,可減少流汗引起的熱傳導,穿羽絨、合成聚酯纖維衣物,可阻斷空氣對流帶走體溫,防水透氣的外套,可以隔絕雨水、風寒,並避免內層衣物潮溼失去保溫效果。
台中市消防局山域搜救教官林擁世表示,預防失溫發生比如何處理重要,正確穿著,可有效預防失溫,穿排汗內衣,可減少流汗引起的熱傳導,穿羽絨、合成聚酯纖維衣物,可阻斷空氣對流帶走體溫,防水透氣的外套,可以隔絕雨水、風寒,並避免內層衣物潮溼失去保溫效果。
野外活動衣物穿著,由內到外為排汗內衣、保暖中層與防水防風外套,頭部會散失大量體熱,一定要帶能夠保暖的帽子。棉質內衣、牛仔褲會吸水無法保暖,是會造成失溫喪命的服裝,野外活動絕對不要穿。
林擁世說,解決失溫危機,就是足夠衣物別讓自己冷,穿的衣物鞋襪不要濕掉,但野外、高山活動,氣溫低、下雨、鑽箭竹林及攀爬等,都會讓衣服、鞋襪濕掉,一定要攜帶用防水袋包覆的備用保暖衣物,在全身濕掉避難時,有乾燥保暖衣物可以使用。不要讓身上衣物濕掉、身上不要一直穿濕掉衣物,是避免失溫的不二法則。
世界山岳聯盟(UIAA)醫療委員會委員、急診專科醫師王士豪表示,人從覺得冷到覺得非常冷,然後進入失溫狀況,表現症狀依序為顫抖、劇烈顫抖、停止顫抖。顫抖是肌肉產生熱量活動,是身體在自救的反應,身體覺得冷開始顫抖,接著變劇烈顫抖,接著後顫抖減少身體不覺得冷,但這不是身體適應風寒溫度,是感覺神經已麻痺失效,開始進入二級失溫狀態,一旦進入二級失溫,死亡率幾近100%,送醫都不一定能救活。
當你或隊友出現不自主顫抖,要馬上停下迅速搭起帳棚或尋找遮蔽處,脫離濕冷環境建立溫暖處所後,褪去濕衣鞋襪換上乾燥衣服包,也可使用睡墊、乾報紙、睡袋、露宿袋甚至塑膠袋阻絕寒冷,還可將溫水瓶、溫水袋、暖暖包放於腋下、大腿、頸部等處進行回溫,意識清醒沒有嘔吐的病人,可以給予溫糖水、熱薑湯,做這些動作需同時向外求援。
梧棲童醫院急診室主任吳肇鑫指出,隨時補充食物、水分,可讓身體狀況維持最好狀態,是預防降低失溫風險好方法,每30~60分鐘補充食物,嘴含糖果、巧克力,小休息煮個熱牛奶、吃幾片餅乾都可以,另外絕不可用喝酒去寒,酒精會造成血管擴大、心跳加速,造成末梢血液循環加快,剛開始會有短暫溫暖感覺,但血管擴大讓身體散熱變快,會讓體溫會開始下降,升高失溫風險。(陳世河/台中報導)
資料來源:
台中市消防局山域搜救教官林擁世
梧棲童醫院急診室主任吳肇鑫
世界山岳聯盟(UIAA)醫療委員會委員、急診專科醫師王士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