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9日 星期六

636-637 旅記三 (花東海岸山脈都蘭山 + 劍山探路)

台東東河都蘭是東海岸南段最大部落,舊名都鑾,是由阿美語阿都蘭 (Edoulan,石頭堆積或地震頻繁之意) 音譯演變而來;此部落可能是阿美族發源地,據口述記載與文史考證,3500 年前已有阿美族人在此生活,當時都蘭稱為基卡拉山 (Gegalasan),後來才改稱阿都蘭 

都蘭背倚都蘭山 (都鸞山,1190 m,一等點,台灣小百岳之一),面俯廣闊無際太平洋,景色宜人。都蘭部落有山的穩重與海的熱情,這裡的阿美族人活潑親切,就像夏天湛藍澄透海水,散發獨特氣質;隨著許多漢人遷入定居,目前都蘭原住民與漢人人口比例差不多,孕育出這裡文化融合和多元創造力。

都蘭西北方高位海階地都蘭遺址是東海岸巨石文化代表性遺址,距今已有 3000年歷史。1927 日人學者鹿野忠雄最早來此做地表調查,後來其他日人學者也來調查過多次。1995 年,台大人類學系連照美與宋文薰兩位教授及其研究團隊來此進行了 6 梯次正式考古發掘工作,後於其工作報告中將此都蘭遺址區分為「石壁群地點」、「單石與石板棺地點」、「岩棺地點」等,這些石壁、單石、岩棺等巨石是遺址地表主要史前遺留。目前石壁群地點殘留三塊豎立原地石壁,其中一塊上面有一對半球突起,下方呈現突出樣貌,因此被稱為「孕婦石」。

都蘭山是當地阿美族與卑南族心目中聖山,山形聳立,外觀挺拔峻峭,海拔高度不到 1200 m ,卻因受到東側太平洋海水濕氣影響而經常嬝繞雲霧,好像一位被簇擁保護美人,因此又稱美人山。

都蘭遺址與附近其他觀光旅遊景點日後將擇期參訪,此行目標在於登頂都蘭山。都蘭山步道全長 3.8 k,從海拔約 560 m 登山口走到山頂基點,包含途中起伏,全程總爬升高度大約 800 m,與麻荖漏山行相較 (636-637 旅記二) 顯然容易許多

1 月 28 日早上 8 點,一行從徐老師台東市住處出發展開車程,輾轉進入台 11 線到約 151.6 k (郡界與北郡界間),岔入往都蘭山登山口產道 (入口路旁有醒目都蘭山標石),至都蘭山步道登山口前停車場 (產道 4.2-4.3 k) 下車,展開行程;登上停車場旁賞景涼亭,可眺賞台 11 線公路所經沿岸地帶旖旎風光,天氣晴朗時更可眺及太平洋中綠島、蘭嶼。

行程記錄如下:

0907 步道登山口 
0941-0942 觀景平台休息區 (海拔約 760 m,設有「稜線上的驚呼」導覽牌);可眺賞花東縱谷優美田園風光, 鹿野高台歷歷在目;在此休息區左後側有一條很少登山客會注意到通往劍山分岔路;劍山標高 784 m,屬於都鑾山斷層一部份,位於都蘭山火山群最南端;此山因形似一把插天利刃而得名,知道的人很少,爬過的人更少,據說山頂展望美妙無比 

0942 邀飛霖一起前往探查這條通往劍山稜徑 
1004 樹抱石;樹幹基部與岩石合體形狀類似一隻鍬形蟲 

1014  草木繁茂無名小山頭;山頂小徑旁有一座設於 「1997 年二月二十九日辰時」(標示日期奇不奇怪?),完全由白鐵打造,與一般舊時土地公差不多大小四面壁神龕 (假設看不見背面也沒設龕門) ,神龕壁上刻著沈平山吟題「都蘭山神龍遊」詩文,因此據以將這座無名小山頭稱為神龍山;神龍山可能是觀景平台休息區與劍山連稜間最高點,也是此行探路折返點,由此到劍山可能還需走 40-60 分 

1046 原路返回觀景平台休息區,續往都蘭山 
1109 普悠瑪祭台 (都蘭山步道里程指標 1.9 k,  剛好位於步道半路);此際台是傳統卑南族祭拜場所,祭台高處有一塊象徵祖靈巨石,上面刻著「普悠瑪」,如今族人仍會來祭拜這塊巨石,藉以向祖靈祈願或表達感謝;普悠瑪 (Puyuma) 源自卑南語對卑南族統稱,也單指南王部落 (今台東市南王里) ,傳說卑南族南王部落祖先是分居各地七個兄弟姊妹,因擔心敵人來犯時難以自保,他們決定一同遷居到大哥住處以便能互相照應,為了紀念這種集合行動,就用卑南古語普悠瑪稱呼南王部落,因此普悠瑪也有集合團結的意思 

1132 都蘭山步道里程指標 2.25 k  
1133 下陡梯 
1138-1140 陡下繞過大石壁 
1149 都蘭山 (與飛霖登頂時,其餘行員都已先到);都蘭山屬於都巒山層地質,從卑南平原看此山呈尖銳山容,山頂經常嬝繞雲霧,散發神祕莫測氣氛,因而成為卑南族聖山,卑南族石板棺擺向都朝向此山,以示崇敬 

1225  原路下山 
1309-1328  普悠瑪祭台;徐老師認定此處是台東最佳氣場,全員在此停留期間,想必都有感受到此間超棒氣場 

1444-1500 都蘭山步道登山口前停車場

輕鬆愉快完成都蘭山行程,車程回到台東火車站前退還租車,利用搭太魯閣號回台北前多餘時間到附近全家便利商店喝咖啡聊是非期間,東道主徐老師全程作陪並充當載貨司機,感激不盡,真是多勞他了。

最後,特將「都蘭山神龍遊」詩文全文抄錄如下 (標點符號是我所加) 以供分享:盤古風雲推乾坤, 造化之樞引眾至; 帝乙宿此都蘭山, 萬里金鰲群朝拜;平山諸真登龍首, 達觀宇宙成大我;冥想太極入三昧, 似聞萬年雅美樂;恍見千古卑南舞, 龍兮!龍兮!何時騰雲起?相邀共遊三清境, 攬握大有為自在。詩文後面有「群真」姓名,依序為: 沈平山 (郎君)  曹蓉文 (靈玉)  范德新 (地藏)  劉峻豪 (天行) 齊東圃 (福德)  張戈森 (太極公)  鍾榮美 (蓮花女) 

以下 GPS 由陳老師提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