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2 旅記 (南投魚池頭社山與後尖山連線)
此行安排南投魚池頭社山土調圖根點 (865 m) 與後尖山 (1008 m,5009 號三等點) 連線,這條路線屬於逐鹿古道北段 (後段)。逐鹿古道是伊達邵部落從阿里山原居地搬遷到日月潭畔定居移動路線,古道名稱與流傳於伊達邵部落「逐鹿傳奇」故事有關 (716 旅記)。
一行 4 人同車南下,輾轉抵埔里,走台 21 線前往魚池鄉,轉台 21 甲線,接平和巷 (投 62 鄉道),循 GPS 導航蜿蜒上行山間水泥路到福興宮 (魚池福興宮) 下車。福興宮位於四岔路旁,面向土地公廟左右分岔分別往頭社山與後尖山。此行先走頭社山去回後再走後尖山去回,實質上等於頭社山與後尖山連線雙向行。
從福興宮展開行程記錄如下:
1147 出發,上行水泥路
1150-1209 路向轉左,腰繞無名稜線高地左側水泥路,接走稜線山徑,抵頭社山都界基石 (934 m);有稱此處為頭社山主峰者,都界基石上面同時刻著「+ 」與 「都界」,旁邊有另一顆不明基石
1209-1227 向前續行到丫岔 (前往向山遊客中心,左往頭社山圖根點),取左下到頭社山圖根點
1230 回走
1235 回經丫岔
1238-1241 頭社山都界基石
1248 前述無名稜線高地北邊上探起點
1259 人造柳杉林間無名稜線高地
1316-1323 急下無路跡林間陡坡,下達前述 11 點50 分所經水泥路附近
1330-1406 福興宮午餐休息
1406 續往後尖山
1410-1412 經檳榔林茶園山坡上緣高地 (西側展望不錯),抵水泥路底「5.6 k 里程樁」(大相思樹旁)
1413 續行
1421 乏人使用觀景台
1428 竹林小徑
1433 丫岔;一顆大正基石立於左岔口路邊,其側面「大正七年」只能看到「大」,刻於另一側面「11」清楚可見;匆匆路過時基石有入照,但視而不見,從後尖山回經時才看到
1437-1438 另一乏人使用觀景台;旁經路面有南投縣政府設立鋼標四等控制點
1440 高壓電塔;旁經路面有旁台電基石
1442 竹林
1443 岔路指標 (觀景平台 255 m,頭社佛堂停車場 1.2 k);
1451 持續陡登木梯所至後尖山峰頂觀景台 (三角點在觀景台圍欄外側);展望不錯,可眺望日月潭一隅以及周遭治茆雙峰、水社大山、西巒大山、集集大山等知名山頭
後尖山峰頂賞景連結:
1506-1516 離開後尖山觀景台,下回岔路指標;途中先後遇到兩位落後同伴上來
1523 高壓電塔旁台電基石
1525 觀景台旁鋼標四等控制點
1532-1536 四岔路口大正基石;等候兩位同伴來拍合照
1601 大相思樹
1608 前述「5.6 k 里程樁」
1609-1610 前述檳榔林茶園山坡上緣高地
1618 福興宮
後尖山是明潭四秀老么,也是小百岳之一,本社 4 年前循逐鹿古道南段登過此山 (716 旅記),這回循逐鹿古道北段再次登後尖山其實更想達成目標是拜會路線所經「大正七年」基石;日治大正年間總督府民政部土木局執行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計畫時期曾於日月潭周遭山區埋設了一系列這類基石,本社之前拜會過其中 4 顆 (881 旅記),這回拜會到第 5 顆,可謂是另類難得紀錄。原以為現知這類基石只有 5 顆,但情況有變,有待繼續努力搜尋。
GPS 記錄此行里程與總爬升各約 7.4 k 與 540 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