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6 附記 (偶然一天,兩種小小草花投影到我的世界裡:都是台灣特有,其中之一名稱耐人尋味)
走完檜山步道巨木群,在步道出入口附近樂山林道路邊邂逅兩種小小草花植物;都是台灣特有,分別開出粉紅花和黃花。
開粉紅花草本植物學名 Dianthus pygmaeus,俗名玉山石竹,屬於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石竹屬 (Dianthus),主要分布在中高海拔山區 (約 1500-3000
m),在「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中被列入易危物種。這種嬌小植物莖葉細長,全年皆可開花,沒開花時在草叢中不易被發現;花瓣通常 5 片,粉紅色至桃紅色,邊緣多有不規則鋸齒或流蘇狀裂口。
開黃花草本植物學名 Nemosenecio formosanus,中文譯名應為台灣羽葉千里光或福爾摩沙羽葉千里光,卻有令人好奇俗名「台灣劉寄奴」。這種草本植物屬於菊科、羽葉千里光屬 (Nemosenecio),在「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中也被列入易危物種。台灣劉寄奴是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台灣中部合歡山附近山區 (海拔約 2300-2900 m),具走莖,葉羽狀深裂,頭狀花序由舌狀花和筒狀花組成,多個頭狀花序排列成繖房狀,總苞片單層不具副萼。
劉寄奴是傳統中藥名稱,以奇蒿 (Artemisia
anomala) 和陰行草 (Siphonostegia
chinensis) 兩種草本植物為主要藥源。奇蒿為菊科、蒿屬 (Artemisia),俗稱南劉寄奴,適用於活血化瘀,由於具療傷止血功效而被視為「金瘡要藥」。陰行草屬於玄參科、陰行草屬 (Siphonostegia),性味苦涼,主要用於清解濕熱,也有用於化瘀止痛及治療跌打損傷。
劉寄奴藥名由來與南北朝時代「劉宋王朝」開國皇帝劉裕有關。傳說劉裕稱帝前有次率兵打仗遇到巨蟒擋路,當即射箭射中巨蟒。翌日劉裕循聲回到射傷巨蟒地點,發現數名青衣童子正在搗藥。他詢問原因,童子回答:「我們大王昨天被劉寄奴射傷,我們搗藥是要為他療傷」。劉裕續問:「你們不殺劉寄奴替大王報仇嗎?」童子回答:「劉寄奴是未來皇帝,殺不得」。後來劉裕嚇跑童子,把留下搗藥拿來治療士兵傷口,發現效果很好。由於這味藥草最早是劉裕從射蛇地點取得,後人便以劉裕小名「寄奴」作為藥名,稱之為「劉寄奴」。
台灣劉寄奴取名緣由在於其與劉寄奴有同類功效,在傳統民俗療法中屬於金瘡藥。
*以下台灣劉寄奴圖片由派大星幫忙初步鑑定,特此感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