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 旅記 (宜蘭大同蕃社坑山之行順利嗎?) *9/29 增記 [ 10/4 (週六) 活動仍停辦,10/11 恢復舉行]
此行明定排登宜蘭大同蕃社坑山 (1066 m,5055 號三等點),惟研判達標不易而暗自下修目標。新計畫是鳳紗山志在必達,至於是否到得了蕃社坑山就看著辦。
此行明定排登宜蘭大同蕃社坑山 (1066 m,5055 號三等點),惟研判達標不易而暗自下修目標。新計畫是鳳紗山志在必達,至於是否到得了蕃社坑山就看著辦。
敬致千慧登山社社員和社友
一、路愈走愈長,宜蘭大同多望山路線所經不過是舊太平山林場東北端一小區塊而已,未來希望能繼續安排其他舊太平山林場走讀路線 (914 旅記)。
此行排登宜蘭大同多望山 (1103 m,6221 號三等點) 與十字路山 (1103 m,內補 020 三等點),目前相關行程記錄有將多望山與十字路山都稱十字路山,也有將兩個山名互換使用情況 (如此行拍照),為避免混淆加上內補三等點係於經建版地圖上多望山三等點遭認為遺失後補立,因此以本文觀點記錄這兩顆三角點對應山名實較合理。
此行排走宜蘭大同旗山 (1135 m,6229 號三等點) 與旗山東峰 (1118 m,省府圖根補點) 連線,順探「光天」和「東雲」兩處隘勇線分遣所遺址,這條路線相當於昔時「ボンボン山隘勇線」(梵梵山隘勇線) 東段,而本社上回登梵梵山後下山回程大略就是走「ボンボン山隘勇線」西段 (912 旅記)。
此行排走宜蘭大同婆羅山 (1415 m,6230 號三等點) 與梵梵山 (1713 m,省府圖根補點) 連線,路線不出英士村。英士村是位於梵梵溪匯入蘭陽溪左岸山腹原民部落,源自日治大正元年 (1912) 三個泰雅族小部落 (Pagong、Ttaxan、Thbu) 共 24 戶 120 人移居此間;由於位處梵梵山西南,當時日本政府稱此新興部落為梵梵社,亦即「梵梵」出現時序是山名在先,社名在後。
上週六 (8/30) 到宜蘭大同走婆羅山與梵梵山連線,行中邂逅開著一朵淺紫色漏斗形花小植物,相當吸睛怡人。這種植物應是石吊蘭屬 (Lysionotus) 台灣固有種 (學名:Lysionotus pauciflorus),俗稱石吊蘭或台灣石吊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