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 星期四

912 旅記 (宜蘭縣大同婆羅山與梵梵山連線)

此行排走宜蘭大同婆羅山 (1415 m6230 號三等點) 與梵梵山 (1713 m,省府圖根補點) 連線,路線不出英士村。英士村是位於梵梵溪匯入蘭陽溪左岸山腹原民部落,源自日治大正元年 (1912) 三個泰雅族小部落 (PagongTtaxanThbu)  24 120 人移居此間;由於位處梵梵山西南,當時日本政府稱此新興部落為梵梵社,亦即「梵梵」出現時序是山名在先,社名在後。

 

「梵梵」(ぼんぼん) 係由泰雅語「Bon-Bon」音譯而來日文,關於「Bon-Bon」原意,較可靠說法是源自從前梵梵溪每逢汛期時,洪水夾帶土石往下游宣洩時常發出「Bon-Bon」巨響。此外,「Bon-Bon」另有意指「鹿茸」、蜜蜂「嗡嗡」聲、以及昔時梵梵山常可聽見太平山林場運輸林木蹦蹦車傳來「Bon-Bon」聲響等說法。

 

經建版地圖上「梵梵」(= 梵梵社)、「梵梵溪」、和「梵梵山」都是沿襲日治時期官方記載, 2011 年英士村向政府登記部落名稱也是「梵梵部落」,部落內還有早在 1952 年間就設立「梵梵長老教會」。由此看來,維基百科所述「芃芃山,又稱繃繃山,亦訛作梵梵山」顯然有誤,「梵梵部落是芃芃部落的誤記」、「芃芃溪」、「芃芃溫泉」等相關網路記述也都是積非成是訛傳。

 

包括一對新朋友 (宜諼國中同學暨夫人,只參加此行開工和收工典禮),一行 2 8 人分頭到台七線 (北橫公路)  66.8 k停車場下車會合,展開行程。

 

行程記錄如下:

 

1015 進入停車場斜對面婆羅山登山口;之後到婆羅山幾乎全程循稜陡上,前段路程所經以草植繁茂柳杉林為主,後段多為混生檜木闊葉林

 

1040 鑽過長滿蕨類、雜草倒木樹幹下方空隙

1042 軸根系露出地面大檜木

1046 相鄰而生兩棵檜木

1058 通過「倒木門」

1104-1106 轉左往東南方陡上,經林間寬緩地,抵寬緩地側旁婆羅山頂高地拜會芒草間拜會三角點及拍照

 

1109-1155 退回林間寬緩地午餐休息及等候同伴;此間周遭林相優美,特別注意到闊葉林間有幾棵相對粗大檜木

 

1156-1200 全員到三角點處拍照

1201 退回午餐休息地取背包,續往梵梵山

1210-1211 吸睛怡人開花小植物;查出名稱是石吊蘭,空有蘭名實非蘭科植物

石吊蘭解說連結

https://1000wisdomr417.blogspot.com/2025/09/912.html

 

1217-1218「雙本檜木」;軸根系露出地面,下方空洞不小

 

1223-1224 特異屏風造型倒木根系

1243-1245 緩斜坡上檜木與闊葉樹合體巨木

1256 林木普遍附生松蘿曼妙森林

1309-1315 經過一棵又一棵大檜木

1318-13301585峰」

1330-1331 下抵三岔路 (左往北橫 73.5 k),進入右岔稜線東南側下風處寬坦路續行這段路可能是日治時期隘勇線所經

 

1345 兩根倒木樹幹

1347-1351 優美檜木林位於寬緩稜地帶其中以大樹頭長出二代木者最搶眼

 

1356 檜木、闊葉樹混生林

1406-1407 經泛梵山峰頂殘破鐵皮屋,抵圖根補點設立處

 

1407-1426 停留圖根補點處拍照休息;在此期間等到兩位同伴登頂

 

1423 原路下山

1448 前述寬緩稜地塊檜木林

1451-1452 前述三岔路口 (左往婆羅山)

1452 取右岔 (往北橫 73.5 k)

1457 大檜木

15021576 峰」(位於山徑左側上風處)

1513-1520 經一段檜木林 (見到數棵大檜木)

1528 瓷礙子

1536 大檜木

1538 蕨類茂盛闊葉林

1544 彎腰通過皿狀蜘蛛網下方;避免破壞之

1552 大檜木

1610-1614 到路線左側植被茂密高處尋找不到森林三角點後回歸正軌續行

 

1624-1625 不期而遇森林三角點;此點位置為稜徑所經並非真正山頭,因此被稱「旗山主峰」似不合理,宜改稱梵梵山或「1576 峰」東南稜森林三角點較為直截了當

 

1625 下行柳杉與箭竹混生林

1653-1657 中華電信機房水泥屋 (門號「大同鄉梵梵巷 74);想起從前登梵梵山是經由這裡前往 (574 旅記)

574 旅記連結

https://1000wisdomr417.blogspot.com/2017/08/574_10.html

 

1658 抵木柵門外北橫 73.5 k,結束此行;就地等候陳老師和宜諼同學開車來載

 

宜蘭大同棲蘭山檜木林是專家認定深具申請登錄世界自然遺產價值潛力地區,海拔範圍約介於 1100 m-2800 m,受地形與東北季風影響,長年籠罩雲霧,是台灣霧林帶森林典型代表,極適合紅檜、扁柏等檜木生長,擁有台灣現存最大面積原始檜木林,包括棲蘭歷代神木園區內許多神木級檜木景觀。此行路線落於廣義棲蘭山檜木林區範圍,沿途不少路跡不明、甚至完全被草木淹沒窒礙難行之處,然而綠美無限,欣賞不時入目檜木的療癒效果豈止一個讚字了得!

 

GPS 記錄此行總里程與總爬升分別約 6.7 k 680 m部分照片由宜諼提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