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 星期三

913 旅記 (宜蘭大同旗山、旗山東峰、光天分遣所、東雲分遣所)

此行排走宜蘭大同旗山 (1135 m6229 號三等點) 與旗山東峰 (1118 m,省府圖根補點) 連線,順探「光天」和「東雲」兩處隘勇線分遣所遺址,這條路線相當於昔時「ボンボン山隘勇線」(梵梵山隘勇線) 東段,而本社上回登梵梵山後下山回程大略就是走「ボンボン山隘勇線」西段 (912 旅記)

912 旅記連結

https://1000wisdomr417.blogspot.com/2025/09/911.html

 

推進梵梵山隘勇線作業完成於明治 43 (1910 ) 日本軍警部隊到宜蘭、新竹、與桃園山區對「ガオガン群」(居住大漢溪兩岸諸多泰雅族社群合稱,中文有卡澳灣群、高崗群、合歡群等譯名) 發動大規模征討期間,當時主戰場在明池到巴陵一帶山區,當年 10 20 日卡澳灣群歸順繳出數百槍枝後戰事結束。

 

一行 2 6 人到台七線 (北橫公路旗山登山口 (北橫 73.5 k) 附近下車,展開 行程 (兩車分停附近路邊空地以及梵梵山木柵門登山口前)

 

行程記錄如下:

 

1050-1106 跨越欄杆,進入旗山登山口,下行蓊鬱林間小徑;林相先是柳杉林,之後轉為闊葉樹為主,沿途林間蕨類/草植繁茂且有倒木,不過路跡多可辨認

 

1112 柳杉、闊葉樹混生林間旗山分遣所 /砲台遺址;基地多為草植掩蓋,邊緣可見石塊堆疊駁坎遺跡

 

1118-1124 一段小爬升,抵旗山三角點

1136 循稜往東下行

1142-1213 旗山東峰 (午餐休息)

1213-1215 續行,穿過密箭竹小徑,往東南下行寬稜;之後走向有路跡就依路跡,無路跡就自找可行途徑,沒遇到太大麻煩

 

1224 孤芳自賞石吊蘭花 (樹幹上單獨一朵)

1226-1227 爭妍鬥麗石吊蘭花 (同一樹幹上三株石吊蘭各開一朵);上週六才在婆羅山附近驚喜邂逅此花,沒想到如此美麗邂逅場景會在此行重現,而且一而再

石吊蘭解說連結

https://1000wisdomr417.blogspot.com/2025/09/912.html

 

1240 屹立斜坡上大九芎

1304 黑星紫金牛 (Ardisia virens)

1306 著生樹幹豆蘭屬 (Bulbophyllum) 蘭科植物

 

1318-1325 光天分遣所遺址 (海拔約 888 m);同伴們撿拾瓷碗碎片、礙子、鋁鍋,集中放置駁坎遺跡旁,作為拍照陪襯

 

1340-1342 寬坦地帶九芎樹群;共約 5 棵,其中最高大粗壯者樹形材質均優,基幹大小約兩人合抱

 

1355-1415 東雲分遣所 (海拔約 803 m);除了駁坎遺跡與礙子、瓷碗碎片、深色酒瓶等,現場還有下方排骨溪部落 (Pekus) 居民到此取水所設黑水管;排骨溪部落從前稱「バゴン社」(巴貢社),當時日警部隊推進「ボンボン山隘勇線」,經過「バゴン社」前後一段通稱「バゴン道」(巴貢道),有些地圖上標示為「Bagon 道」

 

1415 回走

1420-1421 前述寬坦地帶九芎樹群

1429 光天分遣所

1445 棄置紮營用外帳帆布 (來時路未經過)

1449 鑽過大倒木下方

1508 前述斜坡上大九芎

1517-1522 停留地點

1530-1531穿行密箭竹小徑,上抵旗山東峰

1558 續行

1607 旗山三角點

1614-1616 旗山分遣所 /砲台遺址

1624 矮芒小徑

1628 鑽過大倒木下方

1642 北橫公路 73.5 k出口;發現側旁透空處可眺及位於蘭陽平原東邊太平洋中龜山島

 

此行旗山東峰到東雲分遣所之間山區近年間出現零星探查記錄,惟實地所見仍屬人跡罕至荒野山林,遺世獨立氛圍濃厚。惟分遣所駁坎遺跡以及殘留地面玻璃酒瓶、磁礙子,瓷碗碎片等可供佐證此間確實是昔時「ボンボン山隘勇線」所經之地。

 

GPS 記錄此行往返里程與總爬升各約為 4.1 k 500 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