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9日 星期三

民報網路評論文章分享 (【雅痞日記】台灣是我們的家)

八田與一的銅像遭急統派人士鋸斷頭,多年前就相當推崇八田與一的奇美創辦人許文龍,已承諾會請奇美博物館塑像專家搶修加以復原。而經過這一鬧,若干統派人士想藉此事件達到報復效果的企圖,其實不會成功,反而讓八田與一的故事,透過這個激烈事件的傳播效應,讓更多人深入了解。

許文龍對故鄉感恩的心

許文龍是一個對家鄉有特殊濃厚感情的人。以前他所收藏龐大數量的藝術品,尚無適當寬敞處所展示時,不少外縣市首長主動表示願意提供適當場所,希望有部分藝術品移過去展覽,他都婉拒;許老先生說這些藝術品是他特別為故鄉花心血收藏的,不可能移到外縣市。後來的奇美博物館,也是他自己花錢蓋好,再轉交給台南市政府,這中間所花費的心血,恐怕全世界少有企業家會像他這麼堅持。

堅持什麼呢?就是感恩的心。

許文龍感恩孕育他的家鄉,因此用畢生心血興建一座奇美博物館,無償交給家鄉、回饋家鄉。而相同感恩的心,他感念八田與一在歷史上那麼艱困的農業時代,興建烏山頭水庫、嘉南大圳,造福整個嘉南平原,也讓台灣步向現代化軌道。但可惜很多人以為豐收的稻米、農作物是天上掉下來,而一輩子不知八田與一的名字,因此許文龍也一再提醒下一代,千萬不能忽略這些歷史事實。

統派人士將八田與一當成洩憤對象,這顯示一種無知,以及良心遭到穢氣遮蔽。台南市政府或當地文化人,有必要透過現代化資訊網絡,為八田與一的貢獻做更多有效傳播,這才是一種感恩回報。不久前賴清德曾央請大導演李安,將八田與一的故事拍成電影推向國際。李安看過八田與一傳之後,說從國際電影圈的標準來看,那一本書所傳述的故事性,顯然不太夠。但台灣的文化動能,想要達到李安的標準,恐怕不容易。或許我們應該從周邊能做得到的做起,也能鼓勵更多年輕人參與,加上多元的表現手法,何必捨近求遠呢?

因此,你要回應這些統派人士的粗暴手法,最好的方式,就是端出更多有關八田與一,造福台灣這塊土地的故事,鼓勵更多人來認識與理解。而這一代的年輕人,有豐富的表現手法與表現工具,很可能賴清德沒去注意到,才會過度依賴李安式的電影表現方法。無論如何,我們在這個事件上,一定不能認輸,一定要做更多文化厚度加強的努力。因為這牽涉的正是,文化的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

有人說這事件是政治統戰上,紅藍集團刻意要挑起的族群衝突──對一個完全執政的團隊來說,任何企圖挑起族群衝突的動作,都是有所忌諱的。但在台灣,是否真的那麼多所謂的「外省人」,仍存在不能融入台灣社會的抗拒心理呢?這一點我其實是抱持懷疑的。我認為相當多的外省人,是很願意多認識台灣歷史,以及土地人文的;但很多時候,他們會碰到諸如統媒《聯合報》之類的挑撥,而有所遲疑,但當他們去接觸到其他有文化厚度的外省前輩,苦口婆心的勸導之後,一度沉淪的心境,仍是有可能提升上來的。

台灣雖然小,但夠我們住

我的信心是來自2014年,那場石破天驚的太陽花運動;在那場景,往昔被認為是藍色外省背景的族群,也主動走上街頭,而成就了那一場五十萬人大遊行。而在太陽花運動之後,承接運動精神轉化至政治領域的柯P,算是較能契合他們生命頻率的代表性人物。也因此,柯P有不少場合,備受某些深綠責難的所謂「灰色地帶」保留地,我其實也能相當體會那種體貼用心。

最近試圖鬥倒柯P的新潮流,自己就相當驚訝一項數據:當他們用密集的輿論鬥臭、圍剿柯P(扣上反去蔣化大帽),本來以為柯P必然應聲倒地,卻發現他只是皮肉之傷──民調顯示,柯P總體仍小勝賴清德(柯只在年紀較大傳統選民受影響);而在年輕族群中(也就是較不受傳統主流媒體煽動的),竟是柯62.6%,對比賴17.9%!差距如此之大(這是新潮流林濁水說的;很可能新系看到這個數據,才暫時偃旗息鼓,未續追殺柯P)。

無論如何,某些紅藍居心人士,試圖把外省人拖下水,我們也應加以識破,而不必掉入他們的圈套。在這個事件上,我仍願意援引一個九十三歲,資深外省大文豪齊邦媛,在兩年前所說的一段話,來作為結論──她說:「台灣雖然小,但夠我們住、天也夠寬,我們要好好的創造好的地方,造福後代子孫。也要讓後代子孫了解,台灣是我們的家,我們的文化是寬厚的、是充滿希望的!」

文/老包 2017-04-1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