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1日 星期五

風傳媒網路文章分享 (風評:年改已啟動 不能再回頭)

立法院審查年改草案,引來反年改者包圍立法院抗議,結果立委被打、記者被阻、連SNG車都被砸、路人甲乙也被攔下盤查。反年改力量似乎膨脹鉅大,但換個角度看,反年改者正在逐步削弱自己的反抗力道與正當性,因為他們在立法院前,除了為保有自己既得利益者外,號召不到任何道義支持者。

年改法案送到立法院後,算是走到最後一步,只要法案通過就此定案,反年改者當然以此為戰場。不過,在進行強力抗爭時候,反年改者是否該想想,如果不改,那能怎麼辦?因為,15年內退休基金就要一個又一個的破產,想繼續領年金,世界各國所有改革的作法,必然是:降低年金、提高費率、延後退休年齡。

如果捨這些方式之外,反改革者提得出一個可行,既能不降低領取年金、又不是A其它族群、甚至後代子孫的方式,那社會必然洗耳恭聽。

但那些反改革者說來說去就是說不該降低他們的年金,因為會影響生活、甚至會讓他們「不能旅遊」;他們批評政府亂花錢、浪費民脂民膏,所以才有財政困難問題,否則即使基金破產政府也有能力挹注基金。但卻不說憑什麼要全體納稅人,一起支持讓退休者領取高得不合理的退休年金;甚至這些國庫的錢,還是來自所有辛勤工作者,其中還有300多萬月領不到3萬,還在工作的勞工、年輕人,這些人一起供養退休者,讓他們可以「時常旅遊」。

年改的必要性,其實最嚴重的不是基金破產、財政困難問題,而是其造成的社會不公平─在不同族群與不同世代間,同時造成嚴重的不公,這才是年金非改革不可的原因。高度向軍公教傾斜的退休年金制,實質上為台灣造就一批「新階級」。

如果以改革眼光來看,這次的年改方案明顯有妥協過份、失之溫和的問題─例如在訂出每個月32160元的地板金額情況下(指目前領年金低於此金額者不受改革影響而減少年金),18趴仍要分6年才退場、所得替代率也要以每年降一個百分點的龜速降低,退休年齡的延長亦過緩。以32160元為地板金額,而非另一個規劃階段提出的25000元,至少顯示年改會也有考量到退休者生活保障問題,這個32160元,好歹比300多萬還在工作的勞工高吧。

至於純以政治動機論看待蔡政府推動年改,藉此否定年改的必要性者,大概都忘記年改是由誰、及何時啟動的吧?最先點燃年改這把火的其實是馬政府時期的考試院長關中,是他最先說出「養一個科長要花5000萬」(指2500萬是科長工作的薪資,另外2500萬是退休年金),「財政怎能不垮?」;他最先承認「公教人員佔國內社福支出比例過高」。而馬政府時期早就啟動改革只是未竟其功,卸任後,馬英九曾說過其任內最遺憾的是未能完全年金改革。

因此,縱然蔡政府啟動年改,難謂毫無政治動機,但顯然不能把年改說成是為政治目的而推動。換個角度看,反而是綠營毫無政治包袱,才能不留情面、不受牽制的把年改推到今年這些地步。反年改者越是抗爭、而且手段越是不理性,蔡政府推動年改得到的社會支持力將越高,年改其實已經是不可能不作、也不可能再回頭。

就算一切如反年改者所願,完全不改革,那些領著肥厚、所得替代率超過9成、高居全球第一年金的退休者,一毛錢都不刪,依照推估在15年內,基金都先後要破產。待20年後,那些退休軍公教一毛錢年金都領不到時,思及今日的抗爭,大概只能悔之已晚而徒呼負負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