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5日 星期三

蘋果日報新聞分享 (傻眼!台灣主要發電方式 44%民眾誤以為是核能)

上月底公投結果出爐,結果呈現的是因政策方向紛亂而導致各方團體衝突,更降低民眾對政府能源轉型政策信心,根據台大風險管理中心一份問卷調查顯示,雖有82%以上民眾關心能源政策發展,但僅有32%受訪者正確了解燃煤火力為台灣目前主要發電方式,卻有44%受訪者認為主要發電方式是核能,另有57%受訪者不清楚政府在2025年訂出再生能源占比達到20%發電比例政策目標,調查顯示,相當比例民眾對能源認知並不正確,也不了解政府能源轉型的路徑與目標。

為掌握台灣民眾對於能源轉型感知,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今天舉辦「公投試煉後,如何重建臺灣能源轉型的社會信任?」論壇,會議中公布「台灣長期能源轉型公眾感知調查」,這份問卷由台大風險管理中心在今年6月23日至7月8日,透過電話訪問18歲以上民眾,共計問卷1078份,抽樣誤差:±2.98%,調查顯示,台灣民眾雖有82%以上關心能源政策發展,但僅有32%受訪者,正確了解燃煤火力為台灣目前的主要發電方式

負責這份問卷的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執行長張國暉指出,調查顯示,高達44%受訪者認為,台灣目前的主要發電方式是核能,其中18-29歲受訪者有此認知者為43%,30-39歲、40-49歲受訪者當中,更有超過50%有這看法;另仍有60%以上的民眾,願意付出較高電價支持以再生能源替代核能,但比例較2015年有意願的85%,顯示民眾意願有顯著削減。

此外,張國暉表示,電視為民眾能源資訊主要來源(超過7成),但針對政府目前訂出的政策目標,即在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達到20%發電比例的受訪者,僅有41%,卻有57%受訪者不清楚此政策目標;而依照風險中心與台電估算,在能源轉型政策推動下,2025年時平均電價將會落在每度3.0至3.5元,但目前可接受此漲幅的民眾僅有3成左右,其中39歲以下受訪者較願意接受較高漲幅,60歲以上有26%不願意提升電價。

張國暉分析,從台灣大眾對於能源政策極為關注,但整體能源素養仍須強化,而電視是民眾認知的重要媒介,政府應由多重媒介建立能源議題參與管道,而大多數民眾支持污染者付費的概念,但卻有約20%民眾抗拒電價增加與能源稅推動,政府應依照能源發展綱領中「社會公平與公民參與原則」,進行多元、多層次的政策溝通,清楚的路徑規劃,方可增進能源轉型的社會信任度。

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分析,從這次本中心調查結果與公投結果,凸顯民眾的矛盾性,以及我國能源轉型,亟需積極、透明的資訊流通和社會對話,不管哪一個政黨執政,若要進行能源轉型,都要對民眾說清楚、溝通清楚能源轉型路徑,與社會對話,方能增進大眾對電業改革、能源轉型的信任度,否則貿然決定會很危險,而能源政策若出問題,電力不足,則會導致台灣競爭力落後。

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張譽尹表示,核一的兩部機組,要再重新發電是困難,核四要重新發電也是困難,在制度上、現實上,台灣電力缺口要靠核電接上是有困難,能接上的是綠電的太陽能跟風電,尤其是太陽能,建置速度比核電快的多,因為綠電制度有獎勵,台電保證電價收購。

現場民眾也對這次公投結果表達關心,台大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中心主任張文貞表示,從調查與公投結果顯示,台灣民眾對對能源政策是關心,但認知卻不足,而觀察這次公投,外界把壓力放到中選會身上很不公平,因為從提出議題到投票的過程是非常倉促,結果無法清楚釐清與討論公投議題,也是這次公投欠缺,以國外公投來說,準備程序至少一年以上,故未來從提案到資訊公開與審議思辯,以及投票前的沈澱期,要形成一個完備的公投程序,希望中選會要思考公投法的修正。(許敏溶/台北報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