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日 星期三

563 旅記 (宜蘭大同崙埤池、崙埤山、中嶺山)

宜蘭大同是地廣人稀原住民鄉,面積 768.1 平方公里大於世界排名居第 197 名國家新加坡 (716.1平方公里 ,其中約 23 % 係填海造陸而來 ),人口卻不到 6000 人,與縣內員山、三星、南澳等鄉,以及台中和平,新竹尖石,桃園復興、新北烏來等接壤,轄內分為十村,包括蘭陽溪北岸崙埤、松羅與英士,南岸復興、樂水、太平、茂安、四季與南山,以及不屬於蘭陽溪水系寒溪村,其中除了太平、復興(不含牛鬥巷)與松羅玉蘭巷之外,居民多為泰雅族。

大同鄉日治時期屬於台北州羅東郡直轄原住民蕃地,國民黨政府初期以源自本鄉濁水溪 (今蘭陽溪) 為名,新設濁水鄉,1947 年改以鄉內太平山為名,改稱太平鄉,惟因與台中縣太平鄉(今臺中市太平區)同名,1958 年經抽籤後再改名大同鄉。 

本社這回首次宜蘭大同行程預定登訪崙埤部落崙埤池 (835 m) 與崙埤山 (崙埤子山,772 m,三等點),但我想加碼順訪中嶺池 (海拔約 900 m) 與中嶺山 (經建一版地圖上 1059 )。 

崙埤部落位於蘭陽溪中游,海拔約 120 m,由長嶺、崙埤、九寮(林家)三聚落組成,居民以泰雅族賽考力克亞族溪頭群之崙埤社為主,加上 1918 (大正 7 ) 從桃園廳遷來另外兩、三社, 至今剛好約百年,是大同鄉內發展最晚部落。 

中嶺池是中嶺古道途中所經天然池,中嶺古道連接宜蘭大同崙埤部落與台北烏來哈盆部落,與桶後、哈盆、福巴等古道並稱烏來四大越嶺古道。

大同鄉與其他台灣東北部山區因雪山與中央山脈阻擋東北季風緣故,形成鴛鴦湖、神秘湖、松蘿湖等諸多湖泊,其中生長著形形色色水生植物。

從海拔高度來看,海拔約 2300 m 大同山區加羅湖群可能是台灣水生植物分布上限,水生植物種類較少;相對地,海拔 1000 m 以下山區湖泊則往往孕育出豐富水生植物,崙埤池與中嶺池就是實例。崙埤池與中嶺池兼具森林與湖泊濕地生態系特色,是台灣僅有兩處蓴菜 (學名Brasenia schreberi) 原棲地。蓴菜是水生植物,又名水凍或水葵,葉橢圓深綠,夏初 (五月下旬至六月中旬) 自葉腋長出暗紅或紫色漂亮小花。 

蓴菜主要分布日本北海道到本州一帶,越冬嫩芽柔軟充滿黏液可食用,一般都煮清湯或做成醬菜,其嫩莖和葉背所含膠狀透明物質可作為美容養顏材料。除了中嶺池與崙埤池,台灣濕地聯盟宜蘭分會已在雙連埤復育蓴菜成功,且製成蓴菜酵素作為健康飲料。 

包括新朋友 Wennie ,一行 2 8 人從台北出發,輾轉進入台 7 線,續轉宜 50 線,到宜蘭大同國小會合後,一起車行經泰雅生活館,遇岔路取左,經兩座溪畔涼亭,循崙埤池岔路指標前進,後來路況轉差,水泥路面轉為凹凸不平土石路,最後車行到一處攔路鐵柵門近前轉彎處下車,展開行程。

行程記錄如下: 

1030 繞進鐵柵門 (鐵柵門前右岔路通往廢礦區),拍行前合照 
1100-1102 開闊植樹區,兩棵花開滿樹西施花,引人注意;此後到中嶺山與正本結伴而行  

1104-1109 T (左往中嶺古道,右往崙埤山);取左,放置地上指標牌擺錯箭頭指向,後來才知道 

1122-1126 岔路平台一 (左往崙埤池約 10 分,直行往中嶺池);取直行   
1130 岔路平台二 (藍天指標回往崙埤池,右往中嶺池捷徑與中嶺山,直行溪谷線未標示

1150-1151 岔路 (回往崙埤池捷徑約 40 分,前往中嶺山、中嶺池,右往崙埤社區登山口

1152 紅楠樹王;粗巨樹幹顯示其樹齡應超過 150  
1209 岔路 (左往中嶺池約 15 分,直行往中嶺山約 45 ) ;取直行  
1253 中嶺山;左右兩側林間透空處分別可眺及拳頭母山 (1551 m,二等點) 與紅柴山 (經建版地圖上山名實為紅紫山,1139 m,三等點

1332 午餐休息後離開中嶺山,原路回走  
1406 回經往中嶺池約 15 分岔路 
1419 回經紅楠樹王  
1421 回經往崙埤池捷徑約 40 分岔路  
1442 與稍早迎面相遇陳老師、陳董、惠芳、Wennie 等人接續下到前述岔路平台二;獨自入往溪谷線探查,其餘人員邁往崙埤山  

1451 適合紮營溪畔平台
1455 沿溪下行一小段後折返點;經溪畔平台到此途中,右腳因誤踩底部不牢靠溪石而順勢落水,來不及縮腳;溯溪踏石絕不失足總協調神話就此破功,幸好沒人看到,噓!  

1505-1506 前述岔路平台一  
1516-1520 崙埤池;四周草澤綠意盎然,池中滿佈台灣稀有蓴菜族群,整體展現生氣蓬勃湖沼景觀,此間豐富濕地植物生態留待日後再來深度觀察研習  

1530 岔路平台一  
1543 前述 T 岔;取直行  
1550 錯過往崙埤子稜線路徑,走入右線山腰古道
1604-1605 古道折返點 
1635  回經 T  
1717 停車處

此行人員分成 3 組,正本與我走前鋒組,從開闊植樹區以迄中嶺山始終前後相隨,但回程下山途中有所分合;兩人都漏失了崙埤山,但多登了中嶺山。明美文鴻雙人組較沒方向感,又受到我的無心之失所誤導 (前進指標牌擺錯方向),結果走了不少規畫外路徑,崙埤池與崙埤山卻都沒走到。陳老師、陳董等 4 人組中規中矩,完成既定目標之餘還稍有加碼,顯見這兩位本社台柱穩健牢靠,值得大家信賴。

陳老師 GPS 記錄顯示,我的行走里程與總爬升高度各約 13.1 k 1188 m,但我自忖實際行走里程應有 16-17 k;以下前 15 張照片由陳董提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