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1日 星期三

蘋果日報專欄文章分享 (中國交換生:​獨立保障了言論自由)


伊洛人/來自河南的交換學生


前不久謝和弦在「言論自由紀念日」表演後,因中華民國國旗貼圖引發爭議。在爭論過程中很多人表示敬佩堅持台灣獨立和言論自由的鄭南榕先生,但主要認同言論自由的理想而非台灣獨立。


誠然所謂「天然獨」世代成長於戒嚴後的台灣,包括言論自由在內的基本人權對他們來說和呼吸一樣,雖然重要卻習以為常。很多人忘記了爭取自由的過程,忽視了別人保護自由的努力。只有去中國發展的台灣人,特別是藝人才能感到言論不自由,而有謝和弦表示的「不是台獨份子,只是不想為了錢去捧中國老二」。因此天然獨實際上是「反統一」,特別是反對被完全沒有基本人權和民主的中國統一。

台灣民主化的成長離不開獨立建國運動,無需我這個外國人贅述。在這裏進一步說說獨立或半獨立的國家為何能維護言論自由。而今日中國統治的廣闊土地也曾有過言論自由,在百家爭鳴的言論自由時代,創造了輝煌的思想。但自秦朝後不斷被強大帝國的殖民統治,幾乎沒有什麼言論自由。而從秦始皇焚書坑儒以來帝國就不再有任何言論自由。而近代滿清的文字獄直至國共兩黨統治時期的報禁對言論自由的侵犯最為嚴重。恰恰是被國共獨裁者們長期批評的軍閥割據時代媒體擁有較高的言論自由。而在台灣解嚴之前,華語言論自由的唯一燈塔是受英國殖民,但高度自治且獨立於中國的香港。

那時的香港不僅保護了因內戰逃亡的資本家和因大饑荒逃亡的貧苦農民,還保留了被文革破壞的民間傳統文化。傳統戲劇藝人流亡後授徒,演進成就了輝煌的香港武術電影。金庸和倪匡等作家流亡香港後可以自由創作,而不必像老舍那樣被逼自殺,因此有了華語武俠和科幻小說的輝煌。今日香港受中國殖民日益深入,議員不斷因維護獨立被DQ後,噤聲的香港電影和文學也乏善可陳了。

雖然民主本身已經是很大進步,但民主並不能保障言論自由。雅典城無疑是古代民主的典範,但哲學家蘇格拉底因其言論被判死刑。當時雅典人也提供了流亡的機會,就像孔子可以從魯國流亡那樣保障最後的言論自由。當然這在大部分地區都被秦或羅馬那樣的帝國控制後就不存在了。十九世紀的西歐在當時最文明的地區,但政商集團也會嘗試侵犯言論自由,因此馬克思不斷流亡,最終在英國完成《資本論》。

近代以來美國無疑是民主自由的典範,但仍需要類似獨立自治的聯邦制維持言論自由。無論是當年廢除黑奴,黑人民權運動和同志平權在初期都是被主流社會排擠的「極端言論」。但聯邦制維護了一些非主流的州給予這些思想傳播和成長的機會。同樣得益於這種相對的獨立,今日美國得以擁有民主社會最廣泛的思想光譜。

因此即使忽略各省的獨立運動對於民主也是不可或缺的。以最理想的假設中國未來以大一統實現民主,台灣獨立和中國內部的區域自治也是對言論自由的基本保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