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論壇文章分享 (登山管理 政府有心要做就不難)
蔡日興/山域政策監督聯盟成員
台中市消防局日前發布了新聞。106年度他們轄內的山域事故有61件,標題強調是7年新高,但內文卻也承認近年登山人口是增加的狀態。若比例不動而基數變大,則事件數自然成長,這樣的「新高」有特殊意義嗎?
我們就把台中市消防局刻意忽略的基數還原吧。台中市轄內兩座國家公園,每年有7萬以上的登山人次,但這還是小宗,把大坑、谷關七雄還有鳶嘴山稍來山等地加總之後,台中市境內登山活動每年高達150萬人次左右。新聞中提到高山事故16件,換算事故率萬分之2.29;中級山和郊山區域45件,換算約萬分之0.3。死亡4人對應機率百萬分之2.7,扣掉心臟等疾病誘發者還會再降。當然每個事故都該盡可能避免,但登山很危險,那顯然是偏見所造成的刻板印象。
為了不做東亞病夫,政府提倡全民運動。登山活動全台每年破千萬人次,超越路跑位居全民運動之首,更是銀髮族最主要的運動項目。若政府希望人民不要沒事逛醫院浪費健保資源,一個事故率低於萬分之1,死亡率又更低的運動,為什麼不鼓勵?
是,台中市政府也希望全國民眾多來爬谷關七雄,活絡觀光。但台中市消防局最近卻又出資拍攝山裡有惡鬼的微電影,跟民眾說登山很可怕,這政府不是自打嘴巴嗎?
台中市政府這個例子讓人不禁想問——錯誤理解數字、自打嘴巴,缺乏整體國家戰略思考,這就是我們的政府格局?
讓我們來解釋什麼是有數字為基礎的管理吧。台中市106年度總計迷途或失聯30件、受傷13件、疾病18件,這分布和全國歷年統計比例差不多。而迷途或失聯佔40%以上,穩居第一位。
疾病和受傷,這有機率和個人健康隱私的問題,可以人為改變的空間不大。比較能特別加強的,是有關高山症的知識。高山症的最佳處理方式就是立刻下撤,所以強化登山領隊跟隊員對於高山症的警覺心,是最有效的對策。而在高山山屋設置PAC等等方式,就已經是第二道以後的防線了。但不論如何,各地方政府《登山管理自治條例》裡面要求的EMT和BLS證照,和高山症的防治是無關的,這些證照能幫忙減少的事故數,恐怕低於1%。擾民的作用很大,實質的效用卻不大。
整體看來,防迷途教育才是最該投入,也是最快能收到成效的。如果能快速教導很多民眾使用手機內建的GPS,搭配App進行路線指引,這當然是最好的解決方案。而最不濟,政府也可以宣導讓民眾都會使用手機GPS功能報座標,減少山搜的資源耗費。然後也強化山區通訊,並加強大眾化路線的標示,避免民眾迷途。
但很可惜,台中市消防局有經費可以拍微電影,他們想到的卻不是如何教育這每年150萬人次的登山民眾,好好利用手機讓自己不要迷途,或更容易被找到。
他們想到是揶揄待援者,以宣洩自己的工作壓力。其實,這才是消防局長自己讓影片從他的臉書粉絲專頁下架的原因──那種東西真的不能端上檯面呀!最後還有官員偽裝基層去欺騙臉書「爆料公社」小編,以修理提出質疑的民間登山活動諮詢委員。難道這個消防局裡面有空的人太多?搜救活動並沒有讓他們疲於奔命?
總結來說,政府對於登山活動,應該要有國家級的戰略思維。它確實會產生社會搜救資源的消耗,但卻也幫助提升國民健康,並促進觀光發展,整體還是利大於弊。所以政府應該提倡,而不是放任消防單位基於勤務分派方面的情緒,予以打壓。用數據輔助登山活動的管理和民眾的教育,並非天方夜譚,就是政府有沒有心要做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