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2日 星期日

蘋果日報專欄文章分享 (范疇專欄:中國可因台灣而演進范疇/)


戰略作家中國和台灣之間,如果還有某種健康的關係可言,應可濃縮為以下兩句話:世界必因中國而改變,中國可因台灣而演進。

在政治層面,台北和北京當下處於角力狀態,然而若把時間尺度拉長到20年、30年,甚至50年,在文明的層面,台灣其實是中國未來文明的幹細胞,無論雙邊的政治關係如何。北京若聰明,此時就應該「看見台灣」,而台北若智慧,此時就應該「看見中國」。

什麼叫做中國「看見」台灣?北京當前的「中國夢」叫做「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一再指出,這是個錯誤的、至少是狹隘的詮釋,因為「復興」的概念是回到某種歷史,本質是向後看的。向後「復興」要復興到哪裡去?先秦的春秋戰國?那是個征戰分裂的時代。漢唐的「統一」盛世?那是個北方、西北胡人思想和科技進出華夏的時代。復興到蒙元時代?那是一個蒙古帝國版圖的一部分的時代。還是復興到大明朝?那是一個東廠西廠、宦官內廠、錦衣衛的時代。再來就是復興到大清帝國時代?大清是一個鬆散的帝國,滿人、蒙人、藏人平起平坐、而漢人是二等屬民的時代。

因此,「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根本就是一個方向錯誤的偽命題。如果要給予今天的中國一個期待的話,正確且科學的說法應該是「中國文明的偉大演進」;因為,「演進」是一個向前看的概念,而定錨在「文明」概念上,遠遠比定錨在「民族」概念上來得與時俱進。在文明演進的概念下,中國勢必得歷經從集權到法治、從控制到開放、從一元到多元的艱難過程。請問,世界上除了台灣能夠提供適合中國國情的正面、反面經驗,還有任何其他國家可以?因此,台灣是中國文明演進的幹細胞,任何看不到這點的人,都不能稱作有識之士。

那麼,什麼叫做台灣「看見」中國?台灣距離中國200公里,這個地緣事實過去如此,今天如此,未來1000年還是如此。喜歡不喜歡,台灣都必須和中國打交道。在這個「必須」上,台灣的處境和韓國、越南、緬甸、泰國、馬來西亞甚至日本,沒什麼兩樣。

中華人民共和國接壤東西南北中亞,其200公里距離內的國家,數量超過30個。其中沒有1個國家可以漠視這個事實,自絕於中國而生存。台灣若認為它可以自絕於中國而生存,那將是個笑話。這道理太簡單了;因此台灣「必須看見」中國──適應中國的經濟、社會生理狀態,理解中國政治統治方的心理狀態。

台北和北京的雙邊執政方,各有各的難處而選擇「不看見對方」,因此寄望於執政方是渺茫的。套用北京習近平先生的一句名言,台北和北京在雙邊關係的健康作為上,「竟無一人是男兒」!

中國當前釘死在「世界必因中國而改變」的壯志上,然而它竟然察覺不到「偉大復興」的概念使得世人認為世界將因中國變得更壞而不是更好。而台灣這一邊,竟然完全認識不到「中國可因台灣而演進」這個對地球有著絕大意義的戰略制高點。在這意義下,台灣及中國,皆對不起世界。

正如人生任何事務,要健康,就得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期待中國與台灣的有識之士,從1樓坐電梯到15樓,把時間尺度從3年拉到30年,讓世界因中國而更好,讓中國因台灣而演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