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0日 星期日

蘋果日報專欄文章分享 【名采】吳洛纓專欄:請為自己爬座山


吳洛纓/資深編劇

你爬山嗎?你爬過最高的山是哪一座?

孩子高二轉進全人學校,每年全校師生都要一起爬一座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是課程,也是畢業的條件。剛開始有些擔心,孩子雖然去跑過半馬,卻不是個運動型的男孩,怎麼有辦法爬高山?更何況學校混齡,從國一到高三的學生都有,還有看起來瘦小嬌弱的女孩,真的每個人都「爬得上去」嗎?
果然事情沒有家長想的那麼簡單,從登山前兩個月就要開始體能訓練,每天早晨起來跑上幾公里。要學著了解自然生態,要會野外求生。經驗豐富的學長姊會先組隊探勘路線,再針對不同體能的學生分組。事前專業裝備的採購讓他們更有信心,也得安排一次兩天一夜的露營行程,預先熟練野外生活的狀況。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準備都是學生自發完成,他們在行前起誓,每個行動都要考慮到團體的安全和榮譽,各組夥伴間彼此照顧,同甘共苦直到結束。

五天的路程中遇到下大雨、遇到臨時得尋找新紮營地的衝突、有人生病、有人腳受傷,什麼情況都有。但最後一天的山頂會師,天清氣朗,如同過去每一年,他們把校旗舉起來合照,笑容滿面。下山後他們在入山口蹲下圍成一個大圈,總召帶領所有人以水代酒灑水祭山,感謝山庇佑他們平安進出,更感謝山的存在。透過影片看見學生臉上有疲累有滿足,還有自己能完成一件難事的雀躍歡喜。問孩子感受如何,他笑而不答。二十多年來登山活動(課程)在全人持續進行,過程中「學習」無所不在,涵蓋一個人的身心靈,以至於無法用任何一個學科為這件事命名,這條朝山走去的路是全人教育的核心之一。

我們住在超過三千公尺以上的山有268座的島嶼,但我們對山的熟悉更多是停在每發生山難就要談納稅人的稅金,對山最有感覺的是烤山豬肉。

2011年秋天,我為自己「爬」了一座岡仁波齊山(Mt.Kalash 海拔6721m),信仰藏傳佛教的教徒稱之為:「轉山」,是極重要的朝聖路途。全程四十多公里,沒有什麼山林風光,不是石子路,就是灰樸的植被,景色枯索。但轉個彎不知誰在高處懸掛的五色風馬旗,迎風招搖發出噗噗的聲響,路旁偶有一塊塊大小不一、刻著六字箴言的嘛呢石。我們從四千六百公尺開始,爬到五千八百公尺就往下坡,因為山巔終年積雪,無法登頂。天一亮就出發,一共花了兩天半的時間才走完。沿路有許多行大禮拜、磕長頭上山的藏人或喇嘛,不知從哪裡一路磕來?不知還有多少時間才能轉完山?但他們臉上的神情沒有計算的困惑,就是反覆著同樣的動作,一心不亂地往前,再往前。

高地氧氣稀薄,一個人走在那條收不到任何訊號的路上,才會發現腦海裡的聲音由喧囂漸漸清明。不斷地對自己問問題,不斷地找答案。像是找到此生最佳伴侶,終於有個傾聽與說話的對象。離開雪域數年,依然能記得一路上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大自由。為自己爬座山,就有機會走上一條無法設定的山路,因為人最直觀的感受、最深層的領悟難以輕易用文字語言表述,它更像是在心裡埋下菌種,在流光和境遇裡不斷被發酵,成為走向更遙遠處的資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