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1日 星期日

蘋果日報論壇文章分享 (野島剛專欄:「台灣第一」和福島食品問題)

野島剛/作家、資深媒體人

最近,日本正在流行「○○第一」(○○First)的用語。在政壇上掀起旋風的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去年初成立的新政黨「都民第一會」造成了話題。其實,把這個「第一」的用語發揚光大的最大功臣正是美國總統川普,因為他多次在媒體前強調「美國第一」(America First)的策略。

現今,在全球化的世界裡,不管是誰都想要維護自身所在的共同體利益,像這種心理傾向越來越明顯,當然也就反映在這個「○○第一」的現象上。


我認為目前牽動台灣政治的關鍵要素,就是這個「台灣第一」的意識,當我在日本受邀演講關於台灣的主題時,也經常使用到這一詞來解釋台灣政治的脈絡。


1990年代以來,台灣社會伴隨著民主化和本土化的發展,民眾的「台灣人意識」抬頭,同時愛國情緒也擴及開來。台灣的愛國情緒並不是攻擊他者的排外性質,而是傾向於往內部團結的目標努力,其特徵是重視台灣這個共同體的利益,如果出現貶斥台灣,或是行動或言論上不以台灣作為優先考量的,就會遭到嚴厲抨擊。


2014年,由一群年輕人發起的太陽花運動,對於當時執政的馬英九政府提出質疑,認為政策上並沒有以台灣利益為優先考量,也就是不符合「台灣第一」的原則。反觀來,就日本來說,與台灣第一的價值觀相牴觸的,就是日前吵得沸沸揚揚的,關於台灣政府是否開放福島核災關係食品進口的議題吧。


日本方面一直希望台灣能夠開放福島等5縣的食品進口,並且主張1.進口台灣的食品經過認證,安全無虞。2.台灣採取的禁止進口措施是不符合國際原則。3.若不解除食品進口的限制,將阻礙台日關係的健全發展。


然而,「萬一對台灣人的食品安全產生問題,那怎麼辦?」的這種台灣第一的價值觀裡面,在台灣內部包括了社運團體、民進黨、國民黨等,來自各方面的反對聲浪,問題至今尚未解決,使得台日關係猶如「有魚刺卡在喉嚨裡」的窘境。


以日本人而言,對於台灣裡面的諸多意見,其實有很多在細部上讓人無法苟同,可是站在「台灣第一」的立場來看,即使是不夠理性的,或是不夠科學的,純粹因為討厭而討厭的抗拒心態,這種直接反應是可以理解的。再怎麼說,福島核災事故帶給台灣人很大的恐懼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作為加害者的日本人是應該謙虛的。


唯獨有一點希望改善的地方,就是台灣對於福島的資訊從2011年發生事故到今年2018年即將迎接7周年,看起來幾乎沒有更新的問題。


今年我也去了一趟福島,在那裡泡溫泉,品嘗當地生產的米和蔬菜,以及肉類和海鮮,也喝了福島清酒,拜訪福島的農村。親眼看到福島的居民積極地從核災的創傷中重新振作,為了讓大家可以吃得安心,每天都很努力製造安全食品。他們本身也是核災事故的受害者。


我現在擔任日本多語言網站nippon.com的資深編輯,目前正在進行大型專題報導「福島,我很好!」邀請了日本和台灣共20位作家,書寫關於福島的文章,提供福島最前線的消息,讓台日讀者對福島有新的認識。


正因為台灣是友好的近鄰,所以希望能夠注意到福島的現況,食品進口若有需要可以花時間坐下來好好談,可是毋須一聽到福島就感到恐慌,希望大家對於福島能夠逐漸改觀。以台灣第一的價值觀,台灣民眾要如何思考福島問題呢?透過這項專題報導案,可以接收到福島的最新情報和各式各樣的看法,有助於進一步認識福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