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7日 星期三

蘋果日報論壇文章分享 (楊鵬生專欄:未來出生人數還會再下降!)

楊鵬生/醫師、作家

「結婚人數」是「出生人數」的先行指標。
內政部日前公布最新統計,去年全國有13.8萬對新人結婚,創下2010年以來最低點,比起前年少了將近1萬對;另一方面,去年離婚則創下5年來新高,去年全國有54412對離婚,是2013年以來的最高點。

台灣和有些西方國家國情不同,有些西歐和北歐國家非婚生子女佔所有出生人口的1/3以上,甚至超過一半以上的出生人口都是非婚生子女;台灣的非婚生子女比例小於5%;因此結婚人數少接下來就是出生人口少;離婚率高則間接顯示婚姻狀態不穩定,夫妻如果在感情或經濟方面處於不穩定的狀態時,對於生育方面就會採取比較保守的態度。

和西方國家相比,台灣是相對保守的,大部分的國人也不能接受因為少子化就去鼓勵非婚生育。在台灣當下結婚和生育還無法脫勾的情況之下,鼓勵民眾早結婚,應該是政府對付「少子化」的政策,因為要先結婚才有小孩嘛!

現在年輕人不結婚,一旦結了婚之後,彼此如果不合或不爽,又要「好聚好散」,那怎麼會有愛的結晶呢?

十幾年來台灣民眾晚婚或不婚的情況愈來愈普遍,我調查過身邊的親友和同事,幾乎每個人的週遭都有未婚的親友。晚婚或不婚的原因不一而足,曾幾何時善意關懷是否已經結婚生子,想要善意聊聊婚姻生活和養兒育女的話題,都是「不禮貌的」,所以現在我已經不想問也不敢問!以免踩到别人的地雷!

現在台灣,除了生兒育女是和婚姻綁在一起的,其他幾乎沒有什麼事情是需要結婚之後才能做的,性生活早就不需要結婚之後才能解決,傳統婚姻的許多功能早就被取代,因此許多人如果沒有遇到可以讓自己滿意的對象,寧願選擇不婚;可是婚姻市場是你挑别人,別人也挑你,所以適婚年齡一過,就乾脆不結了。

大家要有心理準備:台灣的結婚率還會下降,台灣的少子化也會持續下去,並且可能更加嚴重;其實兒孫自有兒孫福,中年人該做的是:為自己的老年生活準備好經濟基礎;年輕人則應想辦法養活自己。

人世間有許多事情,只能由當事人自己決定自己負責,「個人造業個人擔」,父母和政府只能從旁協助,有時候皇帝不急急死太監也沒用;不同世代有不同的價值觀,年輕人喜歡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當然社會對單身的包容性大幅提高,加上經濟不景氣等許多因素也是原因,年輕人其實也沒有義務「增產報國」

就如同老師沒有辦法幫學生考試一樣,父母也無法幫年輕人結婚生子;最重要的是:切忌病急亂投醫!許多事情看開了就好,父母要做的是:不要讓自己成為年輕人的負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