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蘋果日報論壇文章分享 (翁山蘇姬不再明亮)


倪國榮/自由業

看到翁山蘇姬連續被撤獎,年紀大些的人應有感慨,我們的成長裡,也就是1990年緬甸國會大選,其全國民主聯盟大勝被軍政府作廢後的20年間,她被打壓被軟禁15年,是國際赫赫知名的,獲諾貝爾和平奬,事蹟也拍成電影。但2015年再度國會大選大勝,翁山蘇姬一躍為全國最高領導人,總統則為象徵性元首,眼看緬甸民主春天洶洶湧湧來臨。

當然,25年前作廢,這次不作廢,軍政府早已佈局,國會裡還是保留軍方絕對多數,而且掌控軍權、內政以及邊境部門,依然故我,民主緬甸變成木偶戲,不像台灣民主,總統實際掌握軍權,為三軍統帥,於是,緬甸有了民主形式,卻依然黑影幢幢。

這次若開邦羅興亞族因少數抗暴,慘遭全族被屠殺而大逃亡,震動國際,翁山蘇姬從頭到尾冷默,也未聞親訪若開邦,從根做起解決羅興亞族的身份問題,承認其為公民。她的冷默無為漸漸讓國際驚愕,雖然緬甸的民主結構有問題,雖然軍方軍權在握,但她是實際最高領導人,若開邦彷彿不屬於她統治一般;隨著軍方受到聯合國譴責與美國點名制裁,翁山蘇姬的冷默逃避,也使她在責任上成了這件大屠殺國家黑暗裡的共犯結構者。

諾貝爾獎代表的是普世價值,世所尊重,翁山蘇姬得獎,為一生英名之高峰,又能執政,忽為全世界文明國家焦點之一,但治國最根本即掌握軍權,管軍理法,翁山之不足,應早有所知,爆發羅興亞族悲劇,撞擊她的無權發聲,為了美國經濟制裁解除,緬甸繁榮復蘇,尚有民主形式現狀,翁山選擇冷默敷衍,可以明瞭,但也同時破壞了她原先代表的普世價值而得獎意義,人生兩難,殊為可惜。

若果翁山選擇公開譴責軍方暴行,當受司法裁判,會不會造成緬甸新分裂,甚至導致她無法接受正義不彰,自己高位卻無執行權,孤星下台,如此英名尚在,仍為世所推舉,雖在緬甸困頓,但世界歐美各國,沒有不歡迎的,即連台灣,也一直有歡迎她訪台的聲音。

如今她的選擇,使緬甸民主木偶戲繼續下去,觀光開放,投資照常,等於是毀了翁山,成全一個過渡的、奇異的、根本無軍權的民主政府下緬甸社會,若緬甸軍方再發動大規模鎮壓呢?

人生難有兩全圓滿的,撤獎打臉接二連三而來,翁山身為最高領導人,實際上還是被軍政府軟禁著,軟禁在那個職位上,成一個大木偶,從羅興亞族悲劇的衝擊就明顯出來;翁山也老了,很多世界友人疏離她,台灣也淡掉邀請之聲,緬甸這樣非實質民主能維持多久?

目前世界局勢在中東戰爭正進行中,美中軍政衝突也隨貿易戰尖銳,俄羅斯仍然在做霸權擴張,人類困擾萬狀,中東與非洲中美難民有增無減,民主自由和平繁榮一體的發展,僅在少數國裡呈現;緬甸在翁山蘇姬光環黯淡下,突顯軍方根本獨裁,其走向類似中國共產黨獨裁下的資本主義制,而非民主國家,已經成芻形。

我們這一代成長時,久聞翁山蘇姬大名很久了,電影看了,書也買了幾本,但現在有如抱著灰燼,就像我們對21世紀還有大屠殺發生,感到非常不解;我們對翁山浮沈下的人格特質,也非常迷惘,難以黑白歸類,對政治人物,我們真的只能期許與同情,卻不能無限期待命運會完成他的聖賢高度,像翁山蘇姬未蓋棺論定,即被硬生生地從道德高度拉墜下馬,成為碎裂的雕像般,反映命運的無情:有偉質性的人物,在事件裡被造出,但也會在事件裡崩塌成黯然孤寂而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