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專欄文章分享 (【名采】沈芯菱專欄:付出,就是一種富有)
沈芯菱/台灣6.0希望工程執行長、草根青年公益家
1989年,聖嚴師父創辦法鼓山,正好也是我出生的那一年,而2004年10月11日,更是影響我一生的日子,那天有幸與聖嚴師父在中視《不一樣的聲音》智慧對談,主持人說我是節目九年來最年輕的來賓,原先預定錄製一集「自助助人」的主題,相談甚歡而延續第二集「知識的力量」。
無比感念師父時常寄來鼓勵的信件、書籍,邀請出席法鼓山的眾多活動,及擔任「心六倫」代言人。每當我遇到困頓、挫折時,總會記得師父開示:「瓶頸」是思想轉不過來、畫地自限,只要學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瓶中本無物,連瓶子也不存在,何來的瓶頸呢?
在許多偏鄉校園服務時,學校也常引用師父為我寫的書序,也做為自我砥礪期許:「她象徵著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新希望,為貧苦人家的孩子樹立了突破現狀的好榜樣,同時也提醒了富貴人家的孩子,必須把握因緣,認清方向,努力向上。那便不論是出身在貧富貴賤的那一種家庭,都會走出光明遠大的路。」
聖嚴師父用八十年的身教、言教與心教,教導世人慈悲與智慧,因為「沒有智慧的慈悲只是濫情,而沒有慈悲的智慧,可能會帶來災難。」當我致力公益十七年來,走遍最窮困的山巔海角、凝視一個個徬徨無助、飽受風霜的臉龐,我發覺,許多人不怕苦、不怕難,最怕的其實是:失去希望。聖嚴師父在人生的最後一堂課開示了我們「虛空有盡,我願無窮」,這份無窮,就是帶來希望的無窮。
許多人說聖嚴師父像一盞燭光,照亮前方的道路,而我認為師父更像蠟油,因為燭光可能熄滅,但蠟油冷卻後,可以重新點燃,點燃您我千萬盞的燭光。
聖嚴師父,一直都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